警务动态 > 正文

宜昌公安推行“96110”守好市民“钱袋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6日 16:29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6日电 (汪勇 邹燚)96110,这个号码打来的电话或发送的信息,你接到过吗?接收这个信息后,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自去年10月,宜昌警方启动这个预警劝阻咨询专号以来,利用大数据准确研判,24小时不间断的,拨打、发送了近3万人次信息(包含通话),无一市民上当受骗。

  关键时刻,96110挺身而出

  阮女士在宜昌城区南门后街经营面馆,大部分顾客采取手机支付的方式付款,为确保能够及时收到手机支付到账提示音。近日,她在网上购买了一个智能收款音响,希望绑定手机后,实时收听到微信和支付宝收款的语音。

  3月2日17时,阮女士收到商品后,在朋友帮助下,用手机绑定了音箱,并经测试,效果良好。

  15分钟好,她突然接到显示为071796110的电话,对方询问,“近期有没有用自己的手机号码绑定陌生APP?小心遇到电信诈骗。”

  阮女士听到“电信诈骗”四个字,格外紧张,赶紧挂断了电话。但是没过几分钟,她再次接到071796110的电话,对方仍是提醒,希望她提高警惕。

  想到附近就是学院街派出所,她拿着手机,匆匆赶去寻找民警“报警”,称自己被“不法分子”盯上了!该所副所长常天闻自信询问后,告诉她,071796110,是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拨打的预警提醒电话。

  为什么会打给阮女士呢?常天闻分析,阮女士通过扫码的方式,绑定了音箱指定的APP,同时,操作时输入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及身份信息等。然而,这个APP纯在一定地风险,被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侦查到了!

  阮女士解惑后,直呼“太神奇了!”她立马卸载了该APP,同时,庆幸自己及时收到了提醒电话!”

  受尽委屈 不言放弃继续劝阻

  071796110,这个关键时刻,及时出手为市民止损,勇于戳穿诈骗谎言的电话号码,源头在哪儿?幕后英雄在哪儿?

  3月14日,笔者探访了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网络中心,室内一片繁忙,电话铃声此起彼伏。10余人或在电脑前操作鼠标、或在拨打电话、或在相互交流……每人面前一部电话、两台电脑。

  当班民警刘夏林告诉笔者,他们有明确分工。有人负责对接公安部、省公安厅反电诈中心平台,进行大数据研判;有人负责拨打劝阻电话;还有人专门发送提醒短信、微信、QQ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诈骗电话呼入宜昌市民的手机号码后,反电诈中心民警第一时间联系当事人。刘夏林说,起初市民不熟悉96110这个号码,拨打提醒电话时,往往不被理解,甚至挨骂,反被市民称为骗子。

  “想想能帮大家守住钱袋子,受点委屈不算什么!”刘夏林和队友们遇到挂断、不理解等情况时,没有放弃,继续利用发短信、添加微信留言等方式,尽量让市民收到有效信息并回复。

  如果这种方式仍不被理睬,他们还会联系当事人的近亲,以及户籍所在地的社区民警,找到当时人面对面劝阻,直至对方不再误信骗局,以及彻底放弃转账、汇款。

  每一次劝阻,也是对当事人的一次宣传教育。今年以来,96110共拨打、发送了近3万次有效信息。刘夏林和队友们渐渐发现,宜昌市民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很多情况下,在收到电话之前,市民自行识破了骗局。

  保持警惕 不要拒接96110

  笔者从市反电信诈骗网络中心了解到,2021年,宜昌市反电信诈骗的形势不容乐观,仍需要市民时刻保持警惕。

  刘夏林举例说,根据数据分析,前几年,宜昌市受骗人数最多的是卷入冒充公检法诈骗。今年以来,投资理财、贷款、刷单类电信诈骗,分别占据前三。

  需要提醒的是,“扫码”下载陌生的手机APP,导致上当受骗的情况正在逐渐增加。刘夏林建议市民,手机市场应用内的手机APP,都经过了后台审核。没有通过审核的恶意APP,无法进入市场应用,才会采取各种方式,诱导市民“扫码”下载。

  同时,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警方发现近年来,电信诈骗更加精细化。针对不同的人群、年龄、工作性质、性别等,采用不同的诈骗手段。

  数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止付6824个涉案账户2.1亿元,冻结涉案账户497个3279万元,拦截劝阻电信诈骗受害人20355人次,同比上升344.7%。

  机关民警和网格员开展反诈宣传1800余场次,在全市2093家宾旅馆摆放反诈提示牌,覆盖率达100%。

  宜昌市公安局副局长赵正东介绍,仅2020年,全市共研判打掉各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9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92名,“断卡”行动收网打掉犯罪团伙9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4名。

(编辑:刘莉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