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 正文

武汉一周攻关研发出战疫“神器”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4日 10:55 来源:长江日报
3日,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负压实验室,研发人员正在进行试验。长江日报记者李金友 摄

  武汉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

  一周攻关研发出战疫“神器”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金友 通讯员李香君 彭宇)科研成果转化有9个级别,最难的是小试、中试阶段,投资大、周期长,很多科技创新成果“躺”在了这一关。长江日报记者3月13日从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武汉先进院”)获悉,该院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产业战略需求,加速部分关键材料和技术实现产业突围,变成真金白银,3个项目走向产业化。

  形成“楼上楼下,创新创业”雏形

  武汉先进院2019年5月运营,是一家既不像大学、科研院所,也不同于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也是中科院在湖北的第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法人机构。该院集研发办公、中试生产、产业孵化器等功能于一体,形成了“楼上楼下,创新创业”雏形,并获批湖北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

  运营不到两年,武汉先进院已吸引包括外籍院士在内的10多名海外高端人才“合伙”,已布局电子信息材料、超表面材料与装备、前瞻性研究、前沿计算4个研发中心和2个中试基地,申报43项专利,13项获得授权。

  突破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死亡谷”

  科研成果转化,有9个级别。1—3级,为理论研究,成果表现为科研论文;4—6级,为小试、中试阶段,投资大、周期长;7—9级,大规模量产、走向市场,科研成果“纸变钱”。

  “4—6级,被称为科研成果转化中的‘死亡谷’,很多科技创新成果‘躺’在了这一关。”武汉先进院副院长李尚鎔3日介绍,该院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产业战略需求,加速部分关键材料和技术实现产业突围。2020年,该院实现营收3000多万元,3个项目走向产业化。

  一周完成攻关战疫“神器”

  去年疫情期间,为破解医护人员眼镜、护目镜起雾难题,武汉先进院院长喻学锋率领团队紧急攻关,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新型纳米防雾喷剂的研发、生产中试、灌装生产线构建和相关企业标准的建设,累计捐赠4万支,被数万名医防人员广泛使用,被赞为战疫“神器”。

  在新型纳米防雾剂的基础上,团队开发了光固化永久防雾涂层,与多家企业合作实现产业化,生产防雾护目镜、防护面罩、防雾游泳镜等。未来,该技术还将应用于浴室镜防雾、汽车大灯防雾等。

  打破国外垄断筑起属于自己的“专利墙”

  闯过科技成果转化“死亡谷”的,还有一项名为智能微胶囊的技术。微胶囊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微米级材料封装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服装、穿戴类、嵌入式设备以及医疗植入设备等领域,长期被日本、美国企业垄断。武汉先进院执行院长康翼鸿领衔,研发团队从“热管理材料”和“柔性显示材料”两个方面开展攻关,成功打破国外垄断,筑起属于自己的“专利墙”。

  记者在武汉先进院科研成果展厅看到,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纯白色的T恤衫、运动鞋变幻出红、黄、蓝、紫等七彩颜色。关闭紫外线灯,两分钟后,T恤衫、运动鞋又恢复成原来的模样。“服装面料添加具有柔性显示性能的微胶囊,紫外线照射后,无色变彩色。”李尚鎔介绍说,这一专利已授权给一家新材料公司,运用于生产运动服装、潮牌服装和大牌儿童服装,仅服装面料就能撬动产值上亿元。

  具有热管理性能的智能微胶囊可自主调控温度,植入衣服纤维做衣服冬暖夏凉,“把空调穿在身上”。这一技术,还可用于手机芯片快速散热。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