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闻 > 正文

长江水利部门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纳入水工程调度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30日 09:41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30日电  (岳鹏宇)生态调度促鱼类繁殖,修复江河生态系统;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改善受水区生态环境;应急调度抑制水华,压咸潮保障供水安全……近年来,长江水利委员会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穿于水工程调度始终,以奋发担当的新作为,勾勒出大江之上的生态碧彩。

  调度三峡工程开展生态调度试验

  每年春夏之交,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日益紧张,长江委调度人员积极备汛之余,格外关注水温回升情况。他们计划借助中上游水库群消落,为鱼儿助产。

  鱼类资源是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表征,在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前提下,适时开展生态调度促进鱼类自然繁殖,是保护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今年5月至6月,长江委联合长江渔政办、三峡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连续开展了两次促进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代表的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生态调度试验。

  长江委防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试验期间,结合上游来水情况及三峡水库消落计划,长江委调度三峡水库逐步加大下泄流量,在下游江段制造出水位缓涨的过程,为鱼类自然繁殖创造条件。”

  根据宜都、沙市、监利三个江段监测断面数据分析,5月31日至6月3日首次试验期间,估算宜都和沙市江段鱼类总产卵量都接近或超过50亿粒,其中宜都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达43亿粒,创历史新高;监利江段监测到有鱼类繁殖活动,较非生态调度期有所增加。6月18日至22日第二次试验期间,估算宜都江段鱼类总产卵量超过70亿粒,其中“四大家鱼”产卵量约41亿粒;估算沙市江段鱼类总产卵量约60亿粒,产卵种类和产卵规模较第一次生态调度有明显增加。

  “在持续为‘四大家鱼’助产的同时,2020年5月我们首次开展了三峡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该负责人称,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需要结合水库消落情况,尽可能减小库区水位变幅,以提高粘沉性鱼卵孵化率及早期成活率。

  今年4月至5月,长江委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水温和水力学条件,连续开展3次三峡库区产粘沉性卵鱼类产卵孵化的生态调度试验。监测结果初步表明,试验对保障库区粘沉性鱼卵的孵化与早期存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今年纳入联合调度的水工程中,金沙江下游乌东德、溪洛渡水库开展了分层取水试验,乌东德水库完成一次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试验,金沙江中游的梨园水库也将开展一次对特定鱼类的生态调度试验。

  2011年以来,长江委连续11年在三峡水库择机开展生态调度试验,2017年后根据来水、水库群消落及生态调度试验需水情况开展了溪洛渡、向家坝、三峡梯级水库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多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生态调度有效保护和促进了鱼类的产卵繁殖。

  生态补水 助力华北“解渴”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保障华北地区城市供水安全的同时,也发挥着巨大生态效益。

  2018年初,在水利部安排部署下,长江委提出统筹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协调水源区和受水区用水需求,适时调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计划,向受水区开展生态补水。

  当年4月17日,丹江口水库水位达到161.92米,蓄水量近215亿立方米,长江委迅即启动生态补水,潺潺丹水踏上“解渴”北方河湖的征程。

  “南水”不仅激活了河流,还滋润了干涸的大地。沿线多条天然河道得以恢复,一度断流的滹沱河重现生机,“华北明珠”白洋淀水质由劣Ⅴ类提升至Ⅱ类,上游干涸36年的瀑河水库重现碧波荡漾……

  为推进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持续开展丹江口水库洪水资源化利用,长江委于2019年8月6日起组织中线工程加大对沿线严陵河、白河、索河、贾峪河、十八里河、滏阳河、滹沱河等17条河流陆续实施生态补水,取得良好生态效益。

  2020年4月29日起,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实施了加大流量输水工作,整个过程历时53天,其中陶岔渠首按照加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稳定输水运行43天。6月7日开始,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加大了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实现了滹沱河和大清河(白洋淀)全线贯通。

  生态补水实施以来,在长江委精细调度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受水区47条河流进行生态补水超过56亿立方米,沿线城市河湖、湿地水面面积明显扩大,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有效扭转了华北受水区地下水长期超采局面,地面沉降问题也逐渐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科学调度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生态

  渐暖的初春,对汉江流域来说,却是一个需要高度警惕的时节。2021年1月18日,水文水环境应急监测显示,汉江干流沙洋以下河段部分断面藻密度接近Ⅲ级水华程度,威胁沙洋城区近40万人供水安全。

  长江委闻讯而动,在做好应急监测基础上,会同湖北省水利厅及时采取应急调度措施——调度兴隆水利枢纽采取“冲蓄结合”抑制藻类生长环境;调度引江济汉工程按200立方米每秒向汉江补水;调度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由日均620立方米每秒升至800立方米每秒。

  随着综合调度措施的有效实施,加之汉江中下游以阴雨天气为主、气温较低等有利条件,各监测断面藻密度等指标呈现连续下降趋势,该江段水华得到明显抑制,各监测断面均达到“无明显水华”标准。

  “每年2月到4月是丹江口水库开展汛前水位消落调度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结合消落调度开展生态调度试验,可以做到一水多用,有效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长江委防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1年2月中下旬起,长江委抢抓汛前“窗口期”成功实施两次生态调度试验,通过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抑制丹江口-王甫洲区间伊乐藻及其它沉水植物的过度生长。

  两次试验期间,工作人员共清捞水草约80吨,是非汛期清捞量的两到三倍,同时汉江中下游河道水动力条件明显改善,有效抑制相关区间水草过度生长,进一步改善了汉江中下游的水生态环境,并保障了枯水期供水生态安全、电网发电安全和春运期间航运安全。

  当前,长江流域已经全面进入汛期,长江委将继续科学调度流域水工程,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发挥工程供水、生态等综合效益,力争让一条条江河成为惠泽百姓的幸福河,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