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湖北巴东: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5日 17:19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5日电 (田苗 向燕)8月4日,笔者从巴东县残疾人联合会获悉,巴东县日前被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巴东县残联试水农村边远地区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推进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破解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难题。

  “千人培训”计划 残疾人圆了就业梦

  每天,在野三关镇青龙桥社区的陈兹方铺子,无臂青年陈兹方都会直播销售包谷酒、蜂蜜等土特产。他边与网友交流,边用脚麻利地打包网友下单的物品。

  2016年,参加县残联的就业创业培训后,陈兹方踏上了电商创业之路,从最基本的电脑开关机和用脚打字开始学习。慢慢地,他不仅能熟练使用电脑进行电商运营,还学会了摄影、视频剪辑。

  如今,陈兹方在抖音拥有70多万粉丝,陈兹方铺子一年的销售额达到30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增收。他先后获得恩施州、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为帮助伤残人士走出生命低谷,2016年至2020年,县残联实施了“千人培训”计划,从提高残疾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能力入手,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提供互联网就业及按摩等技能培训,助力就业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

  巴东县肢残协会主席杨旭东也是“千人培训”计划的受益者之一。因为小时候一场车祸,她的右小腿被截肢。面对不幸,杨旭东笑迎生活。学习按摩技艺后,她开了一家自己的养生馆,生意日渐兴隆。装上义肢,行动灵活自如的杨旭东如今经常协助巴东残联开展各类培训。

  居家托养试点 残疾人有了“温馨家园”

  “10多年来,艰难的生活让我喘不过气,‘温馨家园’居家托养服务让我真正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清太坪镇辽叶坪村村民刘圣坦体会极深。

  刘圣坦今年50岁,2003年的一场意外交通事故导致下肢瘫痪。那年,80多岁的老父亲二级肢体残疾,妻子离家出走。10多年来,刘圣坦以残疾之躯照顾残疾父亲,抚养年幼的女儿,生活十分艰辛。

  迷茫、暴躁等负面情绪伴随着他的生活,然而自从有了“温馨家园”,刘圣坦的心态慢慢发生改变。“护工每个月都会来我家几次,每次来都会帮忙打扫卫生,做农活、洗衣做饭、理发修指甲甚至洗脚。”

  巴东曾是深度贫困县,一、二级重度残疾人问题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2019年10月,重度残疾人“温馨家园”居家托养工程正式启动试点,目前已有绿葱坡、野三关、清太坪等边远乡镇6个试点村81名重度残疾人享受该项服务。

  为实现“托养一个人,幸福一家人,解放一群人”目标,巴东县残联公开招标,向有良好服务能力和资质的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构建“1+1”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模式。即居家托养服务由1家有资质的社工机构承担,统一管理,每个月为托养对象上门提供服务总时长不低于16个小时,其中重体力农活不低于8小时。

  上门评残 服务残疾人“零距离”

  “太麻烦你们了,这么远从县里过来给我评残,真的太辛苦了。”近日,在东瀼口镇孟家垭村一组村民陈功琼家中,评残专家仔细检查陈功琼的肢体运动等情况,为其评定残疾等级。

  陈功琼今年59岁,去年6月因车祸致残,卧床不起。县残联得知其无法出门到医院评残,便将其信息进行登记,安排评残专家入户评残。

  “办理残疾人证后,陈功琼就能得到生活和护理补贴,今后还能享受辅具适配和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惠残待遇,基本生活会更有保障。”巴东县残联工作人员邓彩琼说。

  对于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来说,到医院做残疾评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县残联积极开展下乡评残便民行动,让行动不便的重度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上门服务。

  自2017年到2021年,巴东县共为1074 名重度肢体患者进行上门残疾评定。每入一户,评残医生仔细检查申请人肢体情况,翻阅相关病历,现场做好办证咨询、档案登记、完善台账资料等各项工作,并现场宣传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确保符合办证条件的残疾人都能及时享受各项政策。

  多年来,巴东县积极探索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新路子,围绕增强残疾人发展内生动能,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广泛开展扶志、济困、强能、奉献,构建残疾人脱贫能力建设“1+3"模式,激发贫困残疾人脱贫的精神动力,提升贫困残疾人脱贫的自我发展能力,扩大优秀残疾人社会影响力,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编辑:丁喆)
关键词: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