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荆楚理工学院隔离点:见证“坚守”与“温情”
今日热点: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15日电 (何梦雪)“今天我们这栋楼会迎接200多人入住,这200多人从现在开始就交给你们了。大家要进入战斗状态,你们不再是小女孩,也不是大小伙子,你们是战士……”8月13日早上,在荆楚理工学院隔离点内,负责人徐金梅正在对抽调来的医务人员和护工进行岗前培训。尽管在连续劳累和熬夜之后,徐金梅的声音早已低沉沙哑,但面前这群工作人员都纷纷自觉聚拢向她靠近,一个个眼神里都充满着坚定。
据了解,该隔离点目前是全市收容量最大的一个隔离点。掇刀区已组织力量对9栋学生宿舍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规范进行了改造。负责该隔离组的张于炳、徐金梅两位领导将抽调人员分为4个工作组,分别负责环境消杀、信息采集、整体调度和建设。同时每栋楼又选派一位楼栋小组长,由楼栋小组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护工团队分别对隔离人员进行信息采集、测温、核酸检测、情绪安抚以及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

“每天从早上到凌晨4点左右,负压车一辆一辆的送隔离人员过来。此时警察拉好警戒线,医务人员和护工们整齐穿好防护服,严阵以待,实现无缝的对接,保证人到了就有房间住。” 徐金梅介绍,从蓝色执法制服到全身武装白色防护服,从对人员集中隔离措施不甚了解,到如今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24小时连轴转,隔离工作组全体人员已在这里坚守了整整6天。“因为疫情,虽然各地都需要人,荆楚理工学院隔离点人少事多问题确实存在,但是令我们感动的是,有很多四面八方的力量赶来支援我们。”
在隔离点建成运行后,东宝区也抽调了部分警察和政府工作人员组成护工团队前来支援;包联单位掇刀区教育局集结了300多名教师化身“搬运工”,负责隔离房间的清理,水、床单被罩、烧水壶等物品的布置,以及物品代购、订餐等工作;市直单位也派来了环境消杀与感染控制专家,对隔离点的改造和日常管理进行指导:钟祥中医院也在第一时间调派了由20名医务人员组成援助医疗队,同时一并援助了很多防疫物资……
在钟祥援助医疗队中,有一位骨科医生朱家旭,看到和他在同一个楼栋工作的护工(各单位抽调人员)不会穿防护服,他主动指导他们穿防护服。“帽子要戴到额头这里,要把鞋套完整包裹住。”每一个细节朱家旭都无微不至指导到位,并要求大家反复练习。从互不相识的两组人员,到并肩战斗的“共同体”,朱家旭的“温情”指导感动了身边许多人。

8月11日,区医保局副局长吴启圣作为楼栋长,突然接到命令要安置一批企业隔离人员。由于人员比较多,工作量大,整个安置过程从晚上11点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多。所有人员穿着防护服工作将近6个多小时,脱下防护服,每个人身体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极端情况下,我们24小时都不能睡觉,中途来不及洗澡,只能换下湿透的衣服后继续战斗。”吴启圣说。
为了规范化管理,荆楚理工学院隔离点工作组开展楼栋“五比五看”活动,即比信念坚定,看谁在面对工作的挑战时最顽强最坚韧;比职责清明,看谁对工作的实际情况掌握的最精准、谁的措施办法更到位;比行为规范,看谁自查整改的最快、做的最优;比服务奉献,看团队中谁在对留观人员的服务中间点子最多、服务更优、解决问题行动更快,对留观人员的疏导和教育的方式更好;比团结协作,看哪支队伍磨合的最好、配合的最好,拳头攥的最紧。“五比五看”通过组建的工作微信群进行“晾晒”。在活动中,隔离点所有工作人员共同交流、学习、分享,一起团结进步,成为此次疫情防控中“最美铁军”。
隔离点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在努力提升体力、脑力、信念和毅力。尽管每天凌晨四五点钟才能躺下休息,但坚守在这里的工作人员随时都神经紧绷。“闭上眼,眼前的画面都是一辆辆救护车,蓝色的光不停在闪烁,心里的那种感受无法言表。”从掇刀区委宣传部抽调过来的工作人员罗国望介绍。
“千头万绪,死磕到底,我相信隔离人员清零的那一天不会太远。”徐金梅表示,尽管现在责任大和压力大,但只有对密接、次密接人员收留的越多、越彻底,社会层面和外围的老百姓才能更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