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远安 > 正文

远安农村快递物流观察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6日 16:33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6日电 (雷巍巍 朱丽君)与便捷的城市快递网点相比,部分农村地区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仍难以逾越。近年来,远安探索农村快递物流路径,引入交通物流企业,在全县102个村建立快递站点,让快递到村达户。企业通过消费品下乡、农产品出村等模式,支撑运营成本,设法自我造血。

  村村建站点,快递到门口

  四层钢质货架,高约两米。快递包裹按姓氏排列,分门别类。这里是远安县洋坪镇万家嘴村。每天,熊国忠的副食店里,村民取包裹、寄快递,人来人往。“快递送到家门口,饭后散步就把包裹取了,真的很方便。”村民徐同国说。

  在远安,设在村级副食店里的快递服务站点有102个,覆盖所有行政村。远安地处鄂西山区,“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农村交通网络发达。驱车从县城出发,2小时可到达所有行政村。过去,和许多地方一样,快递企业配送点只到镇上。在以老人和小孩居多的农村,有诸多不便。

  2016年起,远安探索打通农村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我们尝试把快递送到村民家门口,想了很多‘土办法’。”远安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电商办工作人员李文涛笑称。当地曾组织村级小卖部负责人,到镇上为村民“揽件”,但因工作量大、缺少系统手段,“土办法”没持续多久。

  需求即市场。农村快递物流引起远安县正星物流有限公司的关注。此前,该公司主要经营宜昌至武汉、宜昌至远安等干线物流运输业务。负责人高正星调研发现,农村快递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政府有决心,企业有能力,双方一拍即合。2018年9月,在旧县镇石桥坪村,正星物流主导的首个农村电商物流综合服务站成立。此后,全县101个农村快递服务站点如雨后春笋接连涌现。

  消费品下乡,农产品出村

  9月4日,远安县城近郊的北门村农产品集散中心,一辆辆货车鱼贯而出。货车里满载面包、桶装纯净水、面粉、饼干等生活必需品,及几大袋打包好的快递包裹。

  “我们原计划每两天下一次乡,因快递量太大,改为每天一次。”高正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该公司有6辆物流货车常年穿梭远安乡村,小到书籍、食品,大到家具、家电,都是免费送到村级快递站点。

  快递包裹来自全国各地,如何保证精准到达?高正星介绍,该公司给每个村级物流服务站点统一编号,各村村民的收件地址都对应该编号。快递包裹到达远安分拨中心后,按照号码派送,包裹就能精准送达。

  洋坪镇万家嘴村快递服务站点负责人熊国忠说,该村平均每天可收到20余件包裹,高峰时有70余件,“大多是在外地工作的子女为父母网购物品。”取快递不发愁,寄快递更顺手。熊国忠说,逢年过节寄快递的最多,都是父母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快递大米、腊肉、蔬菜等农产品。 根据货物重量不等,熊国忠从中收取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手续费,每月收入1000多元。此外,人流量也带来副食店商品销售增长,“每月增收1000多元”。

  村民的农副产品也有了销路。“大量收购本地红辣椒。”快递站点负责人李启柱在微信群里吆喝一嗓子,立即有村民“接单”:“我家刚摘的红辣椒,很新鲜,马上送过来。”蜂蜜、葡萄、山笋、鸡蛋……村民把农副产品送到快递服务站点,经物流车捎回县城销售。“过去,自家种的蔬菜吃不完,烂掉、扔掉,挺可惜;现在,我们不用往县跑,就能变现钱。”洋坪镇晓坪村四组村民周明琴乐呵呵地说。

  农产品出村,消费品下乡,两条腿走路。“当天订货,次日到站。”高正星介绍,该公司为村里副食店配送日常消费品,解决商户进货难、运费高等难题。

  企业“吃不饱”,多方谋出路

  “干了3年多,还在亏损。”面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高正星坦言,“农村快递物流还在靠干线运输‘输血’,想要扭亏为赢,至少还需要2年时间。”

  高正星算了笔账:仅6辆物流货车每月运营成本就有12万元,还不包括人工及场地等费用支出。此外,货车“吃不饱”的问题,也让高正星颇为头疼:货车下乡货物基本满载,返程空载现象时有发生。他分析,村民家的农产品少而分散,缺少统一生产标准,市场销售量有限。

  如何自我造血?高正星作过一项调查,远安有392个村级商店,年商品销售额7000万元至1亿元。该公司正在推广“正星团批”等微信小程序,希望以充足的货源、优惠的价格和及时的物流渠道,吸引更多商户从该公司进货,用商品销售弥补物流成本缺口。

  政府也在积极行动。远安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远安北门村农产品集散中心是政府投资的扶贫项目,该县每年以收取较低租金方式供正星公司使用,减轻企业负担。该县还在每个行政村聘请一名防返贫监测员,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及基本工资收入。这103名防返贫监测员在村民和企业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企业收集村农产品销售信息,替村民送快递上门、回购农产品。

  “物流业与其他服务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服务一次性、成本两次性。农村是快递物流的末端,是单向的,返程没人埋单。”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与物流系主任丁雪峰博士分析,解决企业“吃不饱”的问题,可从“最后一公里”需求出发,向村级镇级电商企业借力,依托远安香菇、大米、水果等“小而精”特色产业,探索建立“有来有回”的物流路径,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完)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