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荆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0日 16:19 来源:中新网湖北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20日电 2019年9月以来,荆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专班主动“争抢转”,坚持“五加二、白加黑”,发扬“钉钉子”精神,敢啃“硬骨头”,先后开展“百日攻坚”“冬病夏治”“秋冬攻坚”“夏季战役”等卓有成效的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建成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和“智慧荆门”移动源综合监管平台,创造性引入“网格化+积分制”管理,突破性开展“零点行动”“城区菜地及裸露地块管控”“无异味企业(园区)创建”“石料行业分级管控”“秸秆全域禁烧”“水洗荆城”等专项整治,锻造出一支“敢抓敢管、精细精准,立行立办、唯实唯干,善作善成、创新创优”的攻坚队伍,形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荆门模式”。

  近两年来,荆门市通过专班攻坚、创新机制等多种措施和办法,不断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全市空气质量明显提升。2019年成为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唯一改善城市,是全省PM10、PM2.5双达标三市之一;2020年,PM10、PM2.5、优良率三项指标改善率全国靠前、全省前三,超额完成省定目标,PM10、PM2.5达到历史最好水平,PM10改善率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2021年以来,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大员上阵协调治理 健全组织保障架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跻身“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荆门因企兴市,工业结构偏重,“两山夹一沟”特殊地形,恰处河南-襄阳-荆门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复杂,秋冬季重污染天气频发,部分指标经常爆表。2018年开始,大气环境质量在全省排名靠后,特别是2019年1至9月同比呈恶化趋势,三项指标不降反升,广大市民对空气质量改善充满期盼。

  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态优先,2019年9月1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动员会议,要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9月16日,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成立了市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指挥部,全面启动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市委、市政府从生态环境、公安、自然资源、交通运输、住建、城管等6个市直单位抽调100余名精兵骨干组建攻坚专班,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合力攻坚。目前,市大气污染防治常态化攻坚队伍150余人。钟祥、东宝、掇刀、漳河新区比照成立4个二级指挥部和专班,构建起400多人的联动攻坚体系,力度、规模全省罕见。

  两年多来, 市委、市政府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亲自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动员部署、微信调度、阅文签批、现场督导到跟踪问效全过程参与,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污染防治工作,市领导现场调研督办、指示批示30余次,高频次、快节奏,以上率下、传导压力,确保大气污染防治顺利推进。市人大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长许道伦坚持一线调度指挥,统分结合、合力共为。

  开展专项深度治理 解决 “老大难”问题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展开后,全市开展了抑尘、压煤、控烟、提标等多项深度专项治理。

  提标。指导督促中心城区110余家涉气工业企业持续开展涉气治理,推进环保设施升级、工艺技术革新和环保精细管理,切实减污降碳。用好争取到的9077万元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加快实施36个涉气项目,预计年减排颗粒物1853吨、粉尘224吨、二氧化硫316吨、挥发性有机物229吨、氮氧化物66吨。格林美总投入2亿元,启动新萃取工艺生产线建设,逐步淘汰易产生异味的工艺过程。荆门石化累计投入7000万元,相继完成罐顶气治理、油气回收提标改造、再生烟气治理、污水场低浓度VOC治理等工程。亨迪药业投入5000万元,对厂区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收集并采取“沸石转轮+RTO”工艺进行治理,处理后远低于国家排放指标。航特公司启动环保型无极砂更替腹膜砂和冷芯砂生产实验,有效减少异味气体排放。盈德气体启动气化灰水增加除硬、除氨氮、除氟等预处理设备改造,从源头减少气化渣卸料口废气及火炬废气排放。百科化工、强生化工等公司启动搬迁改造,新生产线严格按新工艺新标准建设,从源头减少废气排放。

  抑尘。创新开展“水洗荆城”行动,实施“三合一”环保降尘作业,建设并规范城区三大出入口冲洗站运行。启动“城市疤痕治理”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菜地和裸露空地专项整治。建筑工地全面推行“三个六”行动,做到“六个必须”,即必须围挡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安装自动检测设备、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六个不准”,即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不准现场堆放未覆盖的裸土;“六个百分百”,即施工工地周边100%围挡、物料堆放100%覆盖、出入车辆100%冲洗、施工现场地面100%硬化、拆迁工地100%湿法作业、渣土车辆100%密闭运输。

  压煤。加强中心城区高污染燃料管控,扩大禁燃区范围,将禁燃区分为特别管控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三级实施分级管控。持续开展散煤治理行动,取缔非法散煤堆场5个、关停蜂窝煤加工厂5个。开展“煤炉置换”,回收煤炉1800余个,查封小煤炉400余个,宣传引导重点区域周边居民自觉不使用燃煤。

  管车。依托“智慧荆门”移动源污染综合监管平台,固定式遥感监测设备共监测机动车70.9万辆次,其中柴油车19.1万辆次(其中超标1844辆次),在线监控的柴油车辆超标136辆、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119台,均督促整改维修;抓拍黑烟车11辆,均移交公安查处;联合路检路查抽测在用机动车480余辆,对117辆疑似超标柴油车责令车主立即检修,确保达标排放;对7辆确认超标柴油车,各处罚200元,责令15日内整改维修。

  控烟。严格落实“两台账一清单”制度,推动中心城区2600余家餐饮服务经营门店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实现餐饮服务单位百分百安装油烟净化设施,露天烧烤摊点百分百进店经营。

  禁烧。坚持堵疏并举、人技同防,按照定人、定责、定时、定位、定点“五定”要求,落实市包县、县包镇、镇包村、村包户、农民包田“五包”制度,“有烟必查、有火必罚、有责必究”。督促掇刀区针对省无人机巡查发现的1处黑斑,对包保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并处罚款2000元,有力震慑违法行为。

  罚违。生态环境、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常态化开展“零点行动”,有力打击和震慑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电能监控、视频监控、在线监控、走航监测、无人机监管等非现场监管方式,与日常现场检查结合,共检查企业逾千次,上传笔录856份,办理案件13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7份、查封决定书63份;城管部门查处运输车辆带泥上路、沿途抛撒等违法行为120起罚款40.37万元;机动车排气污染和工地扬尘污染查处实现“零突破”,对113辆超标排放机动车罚款2.26万元,对扬尘治理不到位的16家施工企业罚款45.4万元。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多个“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

  聚力整治火车东站货场污染。火车东站货场露天经营装卸储运散煤,扬尘污染非常严重,指挥部多次现场调研督办,约谈相关负责人,向铁路上级部门致函,安排专班进驻,跟守指导帮扶。通过十天攻坚克难,所有煤炭运输完毕,货场和进出道路清理干净,彻底消除了困扰群众几十年的污染问题。

  聚力整治重点区域异味恶臭。针对群众常年反响强烈的异味恶臭问题,指挥部组织专班对重点企业和园区拉网式排查,常态化监测。邀请天津国家恶臭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东风设计院、中国铸造协会等国内权威机构及国家级行业专家,到百科亨迪、金贤达、格林美、航特等重点企业进行“把脉问诊”、指导帮扶,推进技术工艺和环保管理升级,企业及园区异味恶臭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对第二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坚持应急谋远结合,对填埋区废气实行“全密封、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常态化监管,同时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专题约谈及跟踪督办,渗滤液处理过程异味得到管控,恶臭强度明显下降。

  聚力整治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委托省环科院对城区52家涉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开展摸底排查、建立问题清单并提出整改建议。落实“4+X”(一名县级领导、一名正科级干部、一名现场监管人员、一名专家、几家企业)包联责任制,指导企业整改,问题整改率达70%以上。

  聚力整治石料行业污染。出台《石料行业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分级和差别化管理暂行办法》,中心城区及重点关联区域共有石料企业97家,对其中22家实行关停和整合,对其余75家依据生产工艺、排放限值、管控措施、监测监控等分四个级别管控。对60余家Ⅳ级企业“一企一策”,持续整改,确保防尘治理达标率100%。

  聚力整治城区菜地和裸露地块。针对中心城区菜地及裸露地块问题提出整治要求。指挥部主动作为,全面细致摸底排查,共有108块菜地和裸露地块,指挥部组织住建、城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及园林绿化专家,对菜地和裸露地块逐个甄别,实行分类分批整治,常态化巡查督办。对其中50块属未征用地(农田),责成各区加强常态化监管,落实围挡降尘措施;58块已征用地中已完成整治33块面积14万m2,其余25块正按计划整治,预计年底前完成。

  出台系列标准规范 创新精细监管机制

  在两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荆门市出台了一系列标准规范。

  针对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制定了17个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方案,围绕重点行业、重点工作,对照国家标准,制定严格的地方标准,出台了12类行业标准规范,包括建设工程扬尘污染防治、餐饮油烟规范化管理、“散乱污”企业整治、城市国省干道扬尘管控、“水洗荆城”环卫作业标准、工业企业VOCs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混凝土行业整治、石料行业绩效分级管控、汽车行业维修检测、家具行业污染治理。

  健全了环境空气质量预警预报、会商、临时管控、应急响应机制,攻坚期间,在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专家团队“四方”会商基础上,以“线下+线上”方式,邀请省厅专家远程指导,提高预报准确性。健全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臭氧O3天气应对工作机制。

  荆门还创新了精细化管理机制,投入23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打造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在城区共布设微站161台(套),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运维,提供咨询服务,加强监测预警、科学调度,借助激光雷达、走航监测等技术,精准溯源,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争取纳入生态环境部“一市一策”驻点服务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协同防控驻点跟踪研究,“表症”“未病”兼治。此外,加强软硬件设施装备建设,完善提升了餐饮油烟监管、涉气企业在线监管、企业用能监管等平台,积极推进大气复合型超级监测站建设,延伸监管触角,做实人防技防。

  同时,建立了市、区(市直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指挥部—中心城区三个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网格体系,对网格员执法调度平台问题办理情况进行积分,纳入考评指标。

  压实责任闭环链条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全市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企业主体责任、社会监督参与责任,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对中央、省反馈问题,群众反映问题,督导帮扶组发现问题,以及市领导交办工作,及时分办交办——快查快办——跟踪问效——反馈意见,对重要工作、重点问题专人负责、定期回访,形成工作闭环。

  指挥部成立6个督导帮扶组,围绕异味恶臭、道路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重点领域,对中心城区及重点关联区域企业、工地、道路等开展24小时巡查督办。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也时刻绷紧环境安全这根弦,做到“过节不脱节、监管不停步”。同时发挥“智慧荆门”移动源综合管控、餐饮油烟监管、企业在线监管、企业用能监管等平台作用,做到线上线下、人防技防、部门联防联控“三个结合”,对重点污染源实行全过程监管。

  对“老大难”问题,采取致信、通报、发提醒函、停工限产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还通过约谈属地、部门、企业负责人,增强威慑力。2019年攻坚行动以来,共计分解交办涉气问题3600余项,通过跟踪督办,99%完成整改销号,剩余的为长期坚持。

  与此同时,荆门通过环保志愿服务、组建嗅辨师团队等措施,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并积极开展企业公众开放日活动,促进企业与公众双向沟通,增强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和规范环保管理意识。指挥部会同检察院,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探索公益诉讼,发挥法律监督功能。针对新上重大涉企项目,邀请群众代表进行参观、座谈、听证等活动,征求各方意见,接受各方监督。

  两年来,荆门市大气污染防治专班的工作人员敢担责、勇担难、善担险,站得住、顶得住、打得赢,冲锋在急难险重最前沿,落实最严格监管,提供最优质服务,像呵护生态环境一样呵护营商环境。环保与发展“两手抓”,一手督导帮扶企业在制定最优方案、加强环保管理、落实治污措施、降低污染排放上不打折扣,一手在为企业争取专项资金、开展技术攻关、建设环保项目、增进公众互信上不遗余力,在完成污染防治任务的同时,为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共赢。

  2019年9月集中攻坚以来,荆门市先后开展“大战一百天,实现荆门蓝”百日攻坚、“再战一百天,实现开门红”攻坚行动、“冬病夏治”行动、“夏季战役”、“空气质量提升行动”。通过集中攻坚、集成作战,交上了合格答卷,公众对空气质量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编辑:丁喆)
关键词: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