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个聚焦” 建成全新主城
今日热点:
宜昌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打造“产业兴旺、功能强大、文化厚重、人气鼎盛”的现代化梦想之城,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展示了市委站高谋远、务实重行的大格局、大气魄、大胸襟、大情怀,也为我们今后五年推进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夷陵作为全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立足“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地、打造城市扩能新引擎”定位,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区之路,奋力实现规模工业产值破千亿目标,为宜昌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加快强产兴城”做贡献;坚定不移走主城融合之路,奋力实现经济总量突破千亿目标,为宜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推动能级跨越”添势能。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聚焦强产业、优功能、壮筋骨“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强产业,打造千亿经济硬支撑。坚持建大园区、抓大项目、办大工业,打造工业经济有力量、转型升级有活力的产业强区。立足夷陵现有资源基础、产业结构、发展机遇,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绿色矿业三个支柱型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三个潜力发展型产业,打造“3+3”工业发展格局。实施“工业倍增”工程,着力扩链、补链、强链、延链,确保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绿色矿业三个产业产值突破750亿元,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三个产值实现产值300亿元。高标准推进鸦鹊岭万亩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地,力争招引企业200家以上,落地产业项目200个以上,实现产值500亿元以上、税收30亿元以上。

二是聚焦优功能,担当主城“北拓”主力军。责无旁贷扛起宜昌“北拓”的旗帜,助力宜昌城市蝶变。全力服务高铁生态城建设,对标雄安新区、长江新城,高点定位做好新城规划。坚持站城一体、公建先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体系,开展贯穿规划、设计、建造、运维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城市建设,与现实城市孪生驱动、双向赋能,构建生态绿底、疏密有致、山水城共融的城市空间,让未来的人们获得更美好的城市体验,建成宜昌的“东湖高新”。围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涵养城市底蕴、升级城市功能、提振城市风貌,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将夷陵打造为“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的主城新引擎。坚持全区一体实现主城融合,推进“四大组团”协同发展,个性化扮靓美丽乡村,特色化打造集镇品牌,让广袤农村处处兴得了产业、看得见美、留得住人。

三是聚焦壮筋骨,建成区域交通新枢纽。紧紧把握宜昌高质量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契机,以重大基建项目拉伸城市骨架。高质量做好宜昌北站、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等重点项目保障,配合构建全市“三环十二射”快速路网,打造“一圈五纵三横”高速路网格局。推进铁、公、水多磷矿运输通道建设,以无缝衔接高效运输为宁德时代等市级战略项目及时输送充足原料。新建橘颂大道快速路、港窑路二期等“打通大动脉”工程,推进平云三路断头路、鸦宜铁路道口改造等一批“畅通微循环”工程,完成发展大道大修、G348国道改造、欧阳修广场周边道路等重点项目,基本形成快速便捷、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力争夷陵交通骨架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中共夷陵区委书记 肖鹏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