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化 > 正文

湖北古籍修复人才实力雄厚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 09:45 来源:湖北日报

  《永乐大典》展示出我国古籍保护实力

  湖北古籍修复人才实力雄厚

  编者按

  古籍保存了先贤的智慧、民族的记忆、文明的根脉。古籍所承载的文化,生命力强大,穿透古今,但古籍自身却脆弱。12月9日开幕的《永乐大典》湖北巡展带动公众对古籍关注的热潮,古籍修复、保护、传承、利用的更多故事随之走到台前。

  湖北日报讯 (记者王晶、通讯员竺佳怡、王俪颖)12月10日,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古籍修复技艺培训班结课。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中心湖北传习所导师、原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古籍修复组组长张平,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主任张品芳,为我省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图书馆共计20余名古籍修复工作人员授课。学员们的毕业作业是共同完成了湖北省图书馆馆藏的120余册古籍的换线钉线工作。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此前介绍,国图收藏的所有《永乐大典》嘉靖副本都经过了精心的修复,包括此次来鄂展出的三本。2002年,国家图书馆修复人员在对《永乐大典》破损情况进行调查后,决定在“整旧如旧”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修复。修复用纸为“高丽纸”,修复师们创造性地采用“掏补法”的修复技术,一点一点“掏”着修补,最终达到了预期的修复效果。张平此次便结合修复《永乐大典》的工作实例,为学员们传经送宝。张品芳则从古籍修复工具讲起,手把手指导学员打制浆糊、搓制纸钉,演示四眼线装书的制作过程。

  “现在古籍修复不仅是技艺修复,而是多学科手段的科学修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说,2007年全国古籍修复人才不到100人,现在已有1000多人的队伍,一半以上都是硕士研究生,还有博士生。

  湖北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我省古籍保护从业人员由过去的50多人发展到目前16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0余人。部分青年古籍保护工作者具有古典文献学、历史文献学、汉语言文字等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

  湖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每年从各古籍收藏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培训班。同时坚持每年举办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及古籍修复培训班,培训内容涵盖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编目等方面。至2021年,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已举办至20期,培训人员达800余人次。2015年5月20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湖北传习所落户湖北省图书馆,目前已成为湖北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重要基地。全省目前有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图书馆、浠水县博物馆等4家单位可以开展日常古籍修复业务,从业人员20名,修复室总面积3000余平方米。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古籍修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