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要闻 > 正文

“荆”心呵护母亲河 湖北交出“绿色答卷”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5日 08:56 来源:湖北日报

  “荆”心呵护母亲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讲话精神的湖北实践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万里长江,奔腾东去。

  这是历史性的时刻——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绘就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湖北是生态大省,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三峡库坝区所在地,既肩负着确保“一库清水北送、一江清水东流”的重要使命,更承担着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光荣责任。6年来,湖北坚定不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绿色答卷”。

  顶层路径:构建长江大保护长效机制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发展重心、发展未来在长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考察湖北,高度关切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湖北肩负着重要使命,“要着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湖北拥有“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的发展优势,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实现中部绿色崛起……

  声声嘱托,如同催人奋进的号角。

  湖北,知重而担,奋力前行。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湖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美丽湖北、绿色崛起,作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底色。

  “湖北作为生态大省,要有大担当、大作为。”

  “要突出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强化绿色发展,推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体现‘带’的优势,积极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和湖北全域协调发展;发挥湖北红色文化和荆楚文化特色,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

  同时,全面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生态保护领导小组、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等重要议事协调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湖北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工作力度较大,取得较大成效。”2021年12月13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湖北省委、省政府反馈的督察报告认为,湖北制定了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强化湖北境内长江全流域水环境保护,河湖长制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成功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优先:守护好最普惠民生福祉

  宜昌市伍家岗区的渔民刘承林,退捕后成为家门口的护渔员。几个月前,刘承林巡江路过10号码头时发现:熟悉的大趸船已经不见了踪影。

  10号码头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分界线,是中华鲟洄游产卵的必经之地。这座服役40余年的通航服务配套码头结束使命,为中华鲟“让路”。3年来,为建设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宜昌已拆除60座各类码头,还水于鱼,还岸于民。

  作为生态大省,湖北深知,发展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必须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切实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6年来,保护母亲河,湖北一步一个脚印,步伐铿锵——

  2017年,率先出台《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构建起“共抓大保护”的规划体系。

  2018年,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开启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2019年,制定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工作方案。

  2021年,启动保护长江“6+4”攻坚提升行动。

  截至目前,全省长江干线取缔非法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生态复绿856万平方米;积极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现长江跨市界及一级支流河口断面考核全覆盖,推进“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全线提升至Ⅱ类。

  2021年冬至日,荆州市江陵县西庄湖村。村民冉承财门前的朱港河,清澈干净,再也闻不到臭味了。

  朱港河,湖北农村“龙须沟”治理的缩影。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时期,湖北城镇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成效,进而将目光瞄准农村黑臭水体,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力争到2025年,消灭其中较大面积、问题较为突出的“龙须沟”。

  “十四五”开局之年,围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保卫碧水、蓝天、净土,湖北交出了一份“美丽答卷”——

  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不断提升“水质”,基本消除国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实现“有河有水、有草有鱼、人水和谐”;江豚频繁现身,是对大力整治“化工围江”、持续修复生态的无言赞许。

  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协同减排,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努力改善“气质”,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推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切实保护“地质”,实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确保“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绿色发展:持续提升高质量成色

  大江无声,变革早已悄然发生。

  搬新、搬高、搬绿、搬强,这是属于湖北沿江化工企业的“华丽转身”——

  兴发集团淘汰落后产能,拆除22套设备,腾出长江岸线950米,先后投资20多亿元,开发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推动传统磷化工向新材料转型升级。

  湖北绿色家园公司破立并举,投资14.5亿元,通过搬迁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全部采用全球最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产能由不到10万吨扩大到50多万吨,品种由过去的近10种扩展到20多种,目前是全球最大环氧新材料系列产品生产企业,在全球细分领域中处于龙头地位,真正实现了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2021年,湖北沿江一公里范围内118家化工企业,全部完成“关改搬转”;剩余61家沿江化工企业,将在2025年底前“结硬账”。

  用好长江“黄金水道”,湖北航运业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荆江率先在长江流域建成生态航道,水深增至3.8米,3000吨级驳船组成的万吨级船队可昼夜双向通航。

  生机勃勃的长江经济带旧貌换新颜,正崛起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

  把加强技改作为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湖北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创建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搭建科技强省“四梁八柱”,打造“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光芯屏端网”、大健康、汽车制造等万亿产业集群加速崛起。高新技术企业接近1.5万家。去年1至11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

  一个个崭新的“聚绿盆”,正在为湖北源源不断聚集“绿色能量”——

  自全国碳市场去年7月开市以来,落户湖北的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成为全省首个具有金融功能的全国性要素平台。紧跟碳市场建设步伐,湖北迅速启动武汉碳达峰基金和碳中和基金,优选“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范畴内的优质企业、细分行业龙头开展投资,重点关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产业化项目。

  湖北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库(“鄂绿通”),正不断为美丽湖北注入新能量。截至目前,“鄂绿通”已为69个项目实现融资,融资总额达823亿元,增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一项“绿色考核指标”,湖北领先全国——

  近日,湖北率先在全国创建省级“绿色转型景气指数”评价体系。根据这一体系,2021年以来,全省建设项目含金量、含绿量水平逐步提升;绿色转型景气指数显示,湖北省单位投资额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全省绿色转型工作步伐明显加快。

  根据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2025年,湖北将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下降、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湖北牢牢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正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决策部署,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干到底,勇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谱写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