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各地 > 正文

汤逊湖中绽放巨型“花朵”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14日 09:40 来源:湖北日报

  一期工程投资7.46亿元截污净化——

  汤逊湖中绽放巨型“花朵”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三春 通讯员 刘茜南

  一筐筐轮叶黑藻由基地运至湖边,分株绑扎再装船,到湖面抛种……

  隆冬时节,在武汉汤逊湖的东北角,三十余名工人正熟练地补种湖底植物。这里,汤逊湖六大子湖之一的红旗湖环境治理现场。

  作为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流域人口已达67.73万人,湖水水质多为五类、劣五类,湖区水环境亟待改善。

汤逊湖六大子湖之一的红旗湖内,人工浮动湿地宛如巨型“花朵”。
汤逊湖六大子湖之一的红旗湖内,人工浮动湿地宛如巨型“花朵”。

  自2020年8月开始,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牵头、中建三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施工的汤逊湖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启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目前一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

  上下合力,净化湖水

  汤逊湖流域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投资7.46亿元,主要包含汤逊湖沿湖排口的旱季截污、汤逊湖子湖红旗湖生态净化工程两大部分。

  红旗湖,汤逊湖的一个巨型湖汊,水域面积1.37平方公里,呈喇叭形。行走在红旗湖边的光谷滨湖路,人们被湖面一朵巨型“花朵”吸引。

  巨型“花朵”,其实是一片人工浮动湿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相当于12个篮球场大小。它由复合纤维构成,上密布拳头大小的圆孔,种着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越过“花朵”望向远处,自北向南逐渐扩宽的湖面上,还横亘着数条若隐若现的“潜堤”。

  “这些潜堤有的是保留的原有田埂,有的是人工搭建的软围隔,它们一同形成回廊,将湖面分成不同的功能区。”中建三局项目现场工程师严宇辉介绍,净化工程分为预处理区(包括前置缓冲区、强化处理区)、自然湿地区(包括生态净化区、湿地涵养区)两大功能区域。

  前一区域用于缓冲、沉淀入水,湖底的1700组强化耦合膜生物反应技术(EHBR)膜组件,则吸附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后一区域里,主要构建近自然湖泊湿地:湖底种植矮型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净化效率较高、修复性强的沉水植物,合计近90万平方米。湖面的人工浮动湿地、浅滩湿地上,则种植着10万平方米的水烛、美人蕉、芦苇等挺水植物。如此,上下合力净化水体。

  趟近湖边,只见湖底水草摇曳宛如“水下森林”,湖面不时飞过成群的野鸭、水鸟,湖面还有零星船只作业。严宇辉说,湖底清淤,边坡护岸整治已经完成。眼下正在对湖底、湖面植物查漏补缺,进行第二轮补栽,确保净水效果。

  “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红旗湖部分区域水质已经恢复到三类。”严宇辉说,等到开春,湖底绿草荡漾,湖面水生鸾尾、美人蕉等姹紫嫣红。那片花朵造型的湿地上也会开满鲜花,美景值得期待。

  “聪明”水井为治污减负

  净化湖水,须截住排湖的污水。

  汤逊湖湖泊岸线长达122.8公里,沿线入湖排口众多,管网标准不一。雨污混流水、初期雨水污染物浓度高、水量大,整体改造非一日之功。

  “管好排湖的最后一公里。在排口段建设能‘识别’来水污染程度的智能分流井。”严宇辉这样介绍“解题方法”。

  在汤逊湖畔藏龙大道的路口绿化带中,记者见到了一处这样的“聪明”分流井。分流井占地十多平方米,体积不大,却内有乾坤。原来井中安装了视频监控、水质检测、雨量监测、管道水位监测设备和堰门等诸多设备。

  “你看,屏幕显示当前雨水管中COD值达97,这样的水排湖肯定就会造成污染。”严宇辉指着设备上的监控屏说。

  据介绍,改造完工后,符合排放标准的雨水通过管道依然正常排湖。一旦系统监测发现管道中来水污染物浓度超标,井内堰门会远程控制或自动打开。水流“改道”通过新修的引流管进入最近的市政污水管网,再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环汤逊湖沿岸符合条件的57个排口已全部改造完毕,目前运行稳定,为汤逊湖成功“减负”。

  “湖泊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复杂而持续的过程。生态效益会日渐显现。”严宇辉说。目前,一期工程正在验收阶段。根据规划,汤逊湖治理项目二期工程今年将启动,进一步推进湖区的生态修复、流域管理、引水活水和污染控制。力争在2025年,汤逊湖主湖水质达到四类,到2035年提升至三类,形成“鱼翔浅底、水清岸绿”的美景,恢复其自然净化功能。

(编辑:裴春梅)
关键词:截污 汤逊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