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新塘乡点燃白肋烟恢复性发展“第一把火”
今日热点: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1日电 (黄玲)一年之计在于春,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保水溪村杉木辽组育苗基地里,一摞摞白色浮盘堆码整齐,就连去年的黑池膜也被铺的平展如新。“过几天再把新的黑池膜铺在上面,防止虫害咬穿膜底。”上个月获得2021年度“湖北省十佳职业烟农”称号的廖毕桃夫妇今年将更加忙碌,除了200亩烤烟计划外,今年计划种植20亩白肋烟,持续发挥职业烟农示范引领作用。
“截至2月28日,我们站已落实白肋烟计划面积6100亩,白肋烟户数998户,比去年增加了179户,1000亩的种植面积,闯过了白肋烟恢复性发展第一道关卡。”新塘烟叶收购站站长廖成底气十足。
在找面积定农户上如何显实?白肋烟农户收益如何得到保障?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近距离观察,看新塘乡如何点燃白肋烟恢复性发展第一把火。
保留的火种
新塘乡平均海拔1200米,气候宜人,生态环境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常年种植白肋烟2万亩左右。2010年,曾被全国特色乡镇认定委员会授予“中国白肋烟第一乡”荣誉称号,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水平都成为全国优质白肋烟第一大乡。

前几年随着白肋烟市场的日趋萎缩,从最高峰时期的8.2万担,到2021年的1.6万担,新塘乡经历过白肋烟发展低谷期,“白转烤”成为了新塘站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在行业、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下,烤烟面积也从最初的2715亩稳步发展到了如今的6400亩,对稳定新塘烟区烟农队伍、稳固优质烟田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比较而言,白肋烟产业发展现状面临着烟农老龄化现象逐年严重、种植成本逐年增加、比较效益持续下降、种植风险逐年增加等突出问题。要站在保产业保品牌的大局上,振作精神,紧紧围着市场组织生产,把有限的计划和市场对接,生产适销对路的白肋烟,度过难关。保留下白肋烟火种,成为了新塘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为当前白肋烟恢复性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因素。
点燃的火苗
市场是白肋烟种植计划面积的“晴雨表”。当前,国内白肋烟市场呈现强劲增长的态势,供不应求的市场回暖状态,让新塘站迎来了白肋烟产业发展的春天。

“新塘站是全市职工保饭碗的定心盘,是全市烤烟的增长极,更是全市白肋烟的压舱石。”恩施市烟叶分公司主要负责人龚红星曾在新塘站两烟产业发展上明确道。
寻找面积的增长点是白肋烟恢复性发展的首仗,也关系到全年工作能否赢得主动、占据先机。
春节前后,正是发展巩固面积的好时节,新塘烟叶收购站全体总动员,制定了“站委会人员带头种、技术员领种、烤烟农户种、现有白肋烟农户多种、动员发展新农户种”五大有力措施。
其中,新塘站物资保管员李顺清作为新塘站委会人员,充分利用本地人优势,动员身边亲朋好友种,完成了站内下达的10亩白肋烟发展任务。全乡146户烤烟农户户平种植4亩白肋烟、原有白肋烟农户户平增加0.5亩白肋烟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举措,让增加的1000亩计划面积更加真实。
同时,今年白肋烟提价8%,亩平补贴350元以上的惠民政策,更是为白肋烟恢复发展的好势头添了一把火,给白肋烟种植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另外,新塘站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经过磋商,新塘乡党委政府将拿出真金白银,组建“打击烟叶收购非法流通领导小组”,联合当地公安、工商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倒买倒卖烟叶违犯行为,共同维护烟叶收购正常秩序,确保“春种秋收”“颗粒归仓”。(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