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宜荆荆恩”生态共建 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三峡日报
2022年03月21日 10:32
2022年03月21日 10:32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宜荆荆恩”山水相连。长江、清江、沮漳河更是将沿线4座城市紧密相连、遥相辉映。

  同住长江边,共饮一江水。“宜荆荆恩”各市州早已牵手,从联合执法到协同立法、从高层互访到部门会商、从流域共治到生态共建、从资源共享到合作共赢,以守护一江清水永续东流的政治担当,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协同发展之路。

  流域共治已成常态

  3月2日,水利部公布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全国11条河流上榜,清江为湖北省唯一入选河流。

  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市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7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干流全境都在城市群内。

  “这份荣誉是对宜昌和恩施两地携手共护清江的最好肯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和湖泊局总工程师吴云峰说,从2015年起,宜昌恩施两地将每年的9月12日设立为“清江保护日”,环保、水利部门轮流举办保护日活动仪式,以立法的方式保护清江母亲河。

  漳河水库,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宜昌、荆门和襄阳三地交界处。2021年10月19日,三地以及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联合开展水库水政监察执法行动。这是三地四方签订联合执法协议后的首次行动,也是“宜荆荆恩”城市群水利协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

  执法小组从当阳市淯溪镇上船,至远安县茅坪场镇上岸,途经荆门东宝区、襄阳南漳县等。执法过程中,各地对如何跨区域开展打击采砂、治理排污、水面垃圾清理等工作进行交流。四地还建立区域协作常态化机制,助推“宜荆荆恩”城市群建设和发展,造福漳河水库周边万千百姓。

  河流有边界,治理无边界。流域共治已经成为四地的普遍共识。

  生态共建善作善成

  3月11日,宜昌城区长江岸线,施工人员正在对大堤护坡进行修复,铺设生态绿道。作为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目前长江宜昌段岸线修复工程正加速推进。生态涵养型岸线呼之欲出。

  2018年12月,以宜昌为主体申报,覆盖恩施巴东、荆州松滋的湖北省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第三批试点。

  据宜昌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工程统筹兼顾“治水、护岸、修山、良田、绿城、保林”等任务,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城市群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涉及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正在向纵深推进。生态共建的显著特征是一大批全流域、全方位、全过程生态保护修复的项目落地:涉及利川、巴东、长阳和宜都的清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将在年内开工。吴云峰介绍,去年12月底,宜昌段治理工程可研报告通过审核;联动“襄十随神”城市群的沮漳河流域防洪治理有序推进;投资600亿元的引江补汉工程,将成为两大城市群水资源共享的纽带;引江补汉输水线路沿线补水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工程涉及宜昌、荆门和襄阳14个县市区。

  漳河水酿造的啤酒享誉世界,微笑天使江豚在长江繁衍生息,城市群展现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象。

  协同发展顶层设计

  2021年9月和12月,“宜荆荆恩”城市群分别召开了水利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联保共治联席会议,并达成了协议书。这意味着城市群生态体系协同治理取得实质性突破,有了制度保障。

  这些共识包括: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工程,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建立大气污染防治、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协同预警机制,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理能力等。

  2021年9月26日,湖北河湖保护研究中心在宜昌揭牌。作为全国“河湖长制”的发源地,中心的成立将为宜昌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中起到更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2021年5月12日,“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协同立法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立法促进生态环境联保共治成为热门话题。

  《湖北省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从2020年1月1日施行。恩施的代表对条例执行情况进行了交流。如清江支流流经湖南,支流上下游存在管理尺度不一的情况。

  对于沮漳河,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君说,区域协同发展需要地方立法支撑,建议尽快就漳河、漳河水库保护协同立法,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与保护。

  据介绍,强化长江、清江、沮漳河等水系流域联保共治已经成为四地协同立法的项目选题。

  宜荆荆恩主流媒体联盟·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万龙云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