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健康
武汉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擒住阿尔茨海默病"重要元凶"
湖北日报
2022年04月02日 09:07
2022年04月02日 09:07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蔓、通讯员杨岑)北京时间2022年3月25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振涛、特聘教授叶克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重要元凶”脑内Tau蛋白为何聚集的重要原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团队继3月3日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卵泡刺激素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原因后,在阿尔茨海默病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北京时间3月3日凌晨,最新一期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Nature,影响因子49.962)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熊婧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抑制卵泡刺激素的作用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该项研究成果在全球首次揭示了卵泡刺激素升高是老年女性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为该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方案。

  《自然》是世界上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成果都发表在《自然》上。

  张振涛介绍,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年龄依赖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记忆功能障碍、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5%至10%。全世界每3秒钟就有1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迄今为止,该病发病机制不明,也无有效治疗措施。

  前期研究发现,脑内Tau蛋白的异常聚集是老年痴呆的重要病理表现。但迄今为止,Tau蛋白异常聚集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病理学研究发现,蓝斑是脑内Tau蛋白聚集的起始位点之一,Tau蛋白首先在蓝斑形成病理性聚集体,并向其他脑区播散,导致脑内广泛的Tau蛋白聚集和神经损伤,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为何蓝斑部位的Tau蛋白更容易聚集呢?张振涛研究团队顺藤摸瓜,发现脑内蓝斑部位的一种代谢产物“DOPEGAL”是“罪魁祸首”,它类似“催化剂”,可以诱导正常的Tau蛋白发生聚集,从而促进病变在脑内广泛播散,损伤神经元进而导致痴呆的发生。

  阻断DOPEGAL对Tau的“诱惑”可以延缓Tau的聚集。基于这一重要研究成果,如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对相关部位用小分子药物进行抑制可能极大减缓Tau的病理改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女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数量约为男性患者2倍,但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一直不明。熊婧研究团队发现,卵泡刺激素升高,是老年女性比男性更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女性绝经前期急剧升高的卵泡刺激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加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的Tau等病变,导致记忆损伤。女性在围绝经期,卵泡刺激素在体内的含量急剧升高至10倍以上,而老年男性体内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仅较年轻时增高3倍左右。这一重要发现不但为解答女性为何更易患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原因和新机制,也为临床早期筛查及干预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了新的靶点。

  两项重大研究成果,为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防治提供重要理论依据。近日,武大人民医院召开杰出创新贡献表彰座谈会,激励医院创新团队在人民生命健康的关键领域不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医院还资助叶克强教授团队1000万元科技创新经费,用于在阿尔茨海默病系列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相关药物和干预手段。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