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省属国企改革定下年度“任务书” 总资产破2万亿元
湖北日报
2022年04月09日 08:38
2022年04月09日 08:38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总资产突破2万亿元 两家企业进中国500强 省属国企改革定下年度“任务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郭之

  阅读提要

  4月7日,我省召开2022年全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暨国资国企工作会议,明确省属国企今年预期目标:资产总额达到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投资600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120亿元,同比增长15%;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两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

  省属国企将整合为13家

  去年以来,我省启动具有整体性重构、革命性重塑的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根据相关方案,省属企业按照“突出主责主业、注重国企功能、聚焦创新发展”的原则,计划将包括金融、文化类的35户企业整合重组为13户,目前已将26户省属企业整合为8户。

  改革中,国有企业不断探索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新模式。如湖北联投集团推动集团内部数字产业资源整合,不断提升支撑保障数字政府的能力;湖北交投集团建立了湖北量子通信网络平台,发展量子应用产业集群;湖北机场集团建成全国民航最高等级的协同运行系统,在全国率先改造完成首个5G全覆盖航站楼。

  同时,企业不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释放内部活力。目前,省属一级企业和98.05%的市州一级企业已建立董事会,全省公司制改革完成率达99.98%,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全面推行。

  截至2021年底,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5.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利润总额近500亿元、上缴税费33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1%、32.6%、115.4%、57.4%,为全省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台“1+N”后续改革方案

  面对2021年国资国企“成绩单”,省政府国资委负责人坦言,省属国资国企改革还处于破题开篇的起步阶段,国资国企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仍是最大的实际,将以改革“一子落”,实现发展“全盘活”。

  据透露,今年我省将全面出台“1+N”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后续省属国企改革,不断优化我省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推进包括中南设计集团、省农信联社及8家省属文化企业全方位改革,力争上半年将35家省属企业整合为13家左右。

  前期已推进的改革,重点以整合融合释放改革乘数效应。湖北交投集团将着力推动交规院、勘察设计院、路桥设计公司整合,补齐设计领域短板,打造全国领先的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运营商,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湖北联投集团将整合内部业务板块,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功能园区全生命周期运营商,城市更新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和工程建设全领域总承包商,跻身中国企业500强。

  “三新”,将成为我省国企改革的突击方向——

  融入“新战略”。围绕“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51020”现代产业集群,省属企业将在大局中展现作为。联投集团参与武汉城市圈、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更新改造;宏泰集团则发挥金融投资平台战略功能,推动湖北银行、长江财险新一轮增资扩股,增强地方金融法人机构整体实力,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和政策金融等。

  打造“新引擎”。按照要求,省属企业将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数字化转型及“双碳”战略等,孵化培育更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和科技创新“新物种企业”,新增10家左右高新技术企业。

  抢占“新赛道”。我省将全力支持鄂旅股份实现首发上市,推动湖北银行、中南建院整体上市,大力培育交投智能检测、楚天云、中科水生等上市后备企业,省属企业今年新增2家以上上市公司。

  系统性重构国资监管体制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前提。

  据介绍,为圆满完成今年的改革任务,我省将坚持以管资本为主,推动国资监管体制系统性重构。出台省属金融和文化企业管理办法,实现省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加快推进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脱钩划转,将首批100户企业整合进入相关省属企业。修订完善国资监管权责清单,科学放权控权,让企业重回竞争市场。

  同时,将建好用好全省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推动数据上线上云,建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形成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各关键节点的在线监管闭环,打造“数据一键获取、监管实时掌控、预警异动即知”的智慧应用。

  以市场取向,推动企业经营机制根本性变革。通过规范法人治理,推进分类改革,支持企业采取“揭榜挂帅”“赛场选马”等方式激活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为督促企业聚焦主业,省政府国资委将认定公布企业主业目录,作为日常监管重要依据,严格落实省属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同时,支持省属企业加快布局与主业关联性强的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