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秭归:九畹丝绵茶托起产业振兴和百姓致富梦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4月15日 16:07
2022年04月15日 16:0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5日电 (聂爽 袁华云)4月13日,春雨初霁,和煦的阳光穿过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山腰的薄雾,照亮了老茶树上的新绿,茶农们忙碌的身影点缀了整齐的茶垄。其中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是宜昌市人大代表、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万祥,他正在茶田里弯着腰察看茶树的出芽情况。轻轻捻断几片嫩芽,银丝万缕,叶断丝连,“这是鲜叶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的表现。”龚万祥介绍说。

  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是九畹丝绵茶的发源地和主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就了九畹丝绵茶“色泽翠绿油润,香气高而持久”天然优异的内在品质,明清时期曾作为皇家贡茶而被恩赐“登仕郎”。

  2003年,龚万祥向银行贷款20万元办起茶场,成立“秭归县九畹丝绵茶业有限公司,注册“九畹丝绵茶”商标,制订了《九畹丝绵茶基地建设规程》《病虫防治可追溯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建设制度,探索出“茶厂+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

  为保障茶叶品质,龚万祥要求从定植开始,全部实行生态种植,管理、采摘、加工全部按照生态标准化建设生产,确保茶叶无污染、零添加。在鲜叶收购现场,老百姓都用统一的布袋装着采来的鲜叶,“这是公司发给我们的,”茶农向兰祚介绍,“我们从不用塑料袋或化肥口袋。”茶叶从进加工车间就全程不落地,从源头保障茶叶品质。“茶叶最终是要入口的东西,良心做茶,才能让消费者满意”,这是龚万祥常说的一句话。

  20余年的守望与打拼,龚万祥把茶叶小作坊变成了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的现代化生产车间,把一个换零用钱的“背篓茶”变成了一个助农增收的知名品牌。

  目前,峡口村茶叶种植面积达到5700亩,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基本形成。“中国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宜昌市消费者喜爱的十大魅力品牌”等20多项牌匾证书让九畹丝绵茶声名远播,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特色支柱产业。2021年9月,九畹溪镇作为丝绵茶主产区助力秭归县荣获“中国丝绵茶之乡”荣誉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九畹丝绵茶”的声名打响后,龚万祥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把扶持村民脱贫致富作为公司的重要责任。

  他采取“配股到户、按股分红”的形式让股权入股农业合作社,让贫困户享受长效收益。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其进行精细化培管,统一收购鲜叶,降低贫困户风险。通过发种苗、发肥料、配股分红、交易分红、发红包等激励机制来撬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实现产业脱贫。今年1月19日,龚万祥组织召开2021年度分红大会,298户社员参与分红,其中脱贫户185户,分红总金额近14万元。

  龚万祥表示,无论茶叶市场行情好坏,公司和合作社都首先确保茶农的利益不受损失,始终坚持鲜叶收购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20%,周边11个村3000多户从中直接受益,茶农户平增收5000元以上。

  除了鲜叶销售,还有务工收入。公司常年安置村民就业120人,优先安排62个贫困户在公司务工,吸引60名外出务工村民回乡创业。峡口村在龚万祥的带领下发展茶叶,全村户户通公路,大部分农户盖了新房。

  为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0年,公司配套投入1000多万元,对九畹溪镇5个村的3000多亩茶田进行改造。2021年,公司生产干茶400吨,实现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目前,“九畹丝绵茶”已成为当地80%的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全镇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村民近6000人,产茶制茶已成为全镇1/4劳动人口的固定就业岗位。(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