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22日电 (梁剑)“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4月21日,伴随着千名师生齐颂千字《天问》,高新天问小学第二届“五育节”暨“屈原文化周”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启幕。这也是继上周宜昌天问教育集团启动2022年屈原文化节之后的又一项子活动。
着楚服,依古法,献桃枝,行拜师礼;唱《橘颂》,舞《山鬼》,诵《天问》,观传统文化作品展;做桔灯,包粽子,制香包,我是“劳动小达人”;赛龙舟,丢香包,跳竹筏,体育项目样样行;“以诗会友 致敬诗祖”,古诗词赛诗大会;走进屈原,“屈子传人说”儿童微演讲……一系列以“传承屈原文化,争做当代屈原”的文化节活动在天问学校陆续展开。
宜昌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鲁劲松指出,多年来天问教育集团坚持传承发展屈原文化办学理念,将屈原文化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以及学生职业规划等紧密融合,办屈子书院、编屈原读本、讲屈原故事、诵屈原诗歌、研屈原故里,时时可见楚辞名篇名句,处处弥漫屈原文化气息,为学校发展输入强健诗魂,为师生人格注入爱国基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屈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创新举措。
他强调,天问教育集团要把屈原文化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一是融入课程建设,让屈原文化“活起来”。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动屈原文化课程化、系统化、成果化,精选课程内容,在走近屈原、吟诵诗词、创作诗歌等真实情境中让屈原文化“发声”“出圈”,实现立德树人“形于内”而“发于外”。二是融合学科教学,让屈原文化“潮起来”。聚焦精彩课堂、生动课堂,总结提升教学范式,让每堂课充满新鲜感、激发求知欲,着力把屈原文化课打造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品课,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特色”。三是融深实践育人,让屈原文化“实起来”。以开展乐平里采风、重走屈原路研学等活动为契机,上好屈原文化社会实践大课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锻炼,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激发情怀,坚定自信。
“作为天问人,我们不仅要守先待后,赓续荆楚文化三千年,更要推陈出新,纵览华夏文化九万里。”天问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高正华介绍,2008年9月,在屈原的长篇诗作《天问》的深刻启示下,“宜昌天问学校”正式被宜昌市教育局批准更名并挂牌。自此,天问教育集团便以屈原文化为学校的底色,将“屈子精神”融入到办学理念、校园文化、教学育人等各个方面。
现场聆听了高新天问小学校长胡菲执教的屈原文化课《天问》(节选),宜昌市教科院专家、高中语文教研员李伟杰说:“当前,全市都在大力推进屈原文化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如何进?天问学校的孩子们给出了很好的示范。”天问将德、智、体、美、劳,以及实践操作等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课前三分钟,孩子们屈原名句对答如流;课堂中,问天问地思维碰撞,充分展现了天问学子的综合素养。“希望屈原文化能这样走进我们的课堂,渗透到我们的全学科教学当中。”
据了解,为期两个月的屈原文化节,天问教育集团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通过讲述屈原故事,习诵屈原诗歌,学习屈原精神,弘扬屈原文化,从七个领域、30多项子活动渗透屈原文化,包括“天问杯”优秀文艺节目展演、教学案例征集大赛、“屈原杯”乒乓球赛、青年教师屈原文化论坛等内容,同时还面向全市学生和家长征集“屈原文化”相关主题的征文、绘画和短视频,将屈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屈原精神和自主教育的深度融合。(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