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航天点亮梦想 湖北振翅高“飞” 写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湖北日报
2022年04月24日 09:25
2022年04月24日 09:25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航天点亮梦想 湖北振翅高“飞” ——写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之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杨泽新 杨德义 实习生 吴雅楠

  2022年4月24日,是第七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航天点亮梦想”。

  回首2021年,湖北航天事业不断刷新高度,多次助力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完成3次发射,我国首条小卫星智能生产线首颗卫星下线。

  “十四五”关键之年,湖北航天事业稳中蓄力,阔步前行,奋力迈向“中国航天第三极”。

  航天任务背后的“湖北元素”

  “感觉良好!”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落地后接力报告。

  此次太空“出差”历时183天,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保障航天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非常自豪,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发扬航天精神,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航天科技42所特种橡胶课题组组长李杰说。

  42所参与研制的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二氧化碳吸附药盘及“太空厕所”组件等产品,为航天员空间站工作和生活提供全方位保障。

  重大航天任务背后,呈现出越来越多的湖北元素。

  “天和”核心舱上,有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团队研制的簧片空间加速度计,该设备用来开展医学样本分析与高微重力科学实验柜中微重力水平的测量,为相关科学实验研究提供重要微重力背景参数。

  航空工业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的航天员失重防护系统,可有效防止航天员因太空失重环境所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由航天三江红峰公司研制的“太空厨房”“太空医院”“太空空调”等相关产品,为航天员太空工作生活提供方便。

  卫星应用产业打出湖北特色

  “十三五”以来,我省航天产业特色化、融合化、集聚化发展成效明显,拥有一批航天核心技术和产品。

  2020年底,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公司抓总建设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全面建成,投入试运行。2021年5月,卫星智能生产线顺利实现首星下线,正式具备投产能力。目前,卫星智能生产线已完成多颗卫星总装集成测试,并交付出厂。

  “我们将以卫星产业园为中心,以卫星智能生产线为核心,不断吸引卫星产业配套上下游企业产业生态聚集,推动形成卫星快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艳彬说。

  据了解,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约3000台环卫车辆完成车载北斗设备安装。

  武汉导航院副总经理于斌斌介绍,该院研发的“北斗智能环卫监管平台”系统,由车载北斗定位终端和云端软件服务平台构成,可助力城管环卫单位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监管。

  智慧城市与智慧交通等,都离不开卫星定位技术的支撑,在大众应用市场上,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式设备市场非常活跃。

  “大众消费领域是扩大北斗应用规模、提高应用普及率的重要领域,我们将抢抓机遇,不断增强自主研发实力,让更多人用上北斗产品。”于斌斌说。

  让航天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

  湖北航天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以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核心的研发主体,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涵盖火箭、卫星、空间信息应用等,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能力。

  2021年,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完成3次发射,持续保持发射最“快”记录。今年3月,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新型火箭发动机,为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提供动力。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加速推进,武汉卫星产业园一期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中国“星谷”正加速建设。

  “我省航天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集聚化发展成效明显。”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省航空航天工业产值近600亿元。

  2022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中国航天令人瞩目。

  《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省航空航天行业产值达千亿级规模。

  “要让航天科技成为经济发展的倍增器。”省委军民融合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对航天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行业应用示范带动,引导国土环境、防灾减灾、水利农业、交通物流等行业应用,拓展商业卫星在大众生活和政务领域的应用。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