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开工项目1626个 “湖北样板”成势见效
湖北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08:46
2022年04月27日 08:46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开工项目1626个、规划总投资超1600亿元——

  “湖北样板”成势见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蔓 龙华

  一排排吐着新绿的树木,映照着蓝天白云的幕墙,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谷同济儿童医院正进行着建成前的“冲刺”,约400名工人有条不紊地对各处装饰细节进行最后的打磨。

  这是我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持续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湖北样板”落下的又一枚棋子。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深刻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痛定思痛、痛下决心,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探路高质量公卫体系建设。”省卫健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北样板”成势见效,全省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已开工项目1626个,开工项目总投资1651亿元。

  以“必答”信念回应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加大改革力度,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2020年6月10日,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全省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立柱架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完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完善应急指挥机制……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湖北的实践向纵深推进。

  平战结合、医防协同、预警监测,当这一个个跃动着新意的词语扑面而来,人们感知到的是一个庞大保障体系的守护,是对尊重生命的践诺。

  从2020年起,用3年时间,重点推进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平台建设,全省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规划建设项目1819个,总投资1958亿元。这对湖北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模。一项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同心合力下一步步变为现实。

  我省利用紧急援助贷款首个开工新建的公卫体系项目荆州市公共卫生中心,打破常规,采取审批工作并联推进方式从谋划到开工仅用73天;同济航天城医院克服施工难度高、工期要求紧的难题,总结“两山”医院快速建造经验,引入相关做法,150家分包单位同步穿插作业,10天开挖土方约20万立方米,28天完成5510根预制工程桩施工,节约一半时间,不断刷新医院建设的“湖北速度”,在10个月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一系列冰点在消融、堵点被打通,所有的努力,只为回答同一个命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湖北的“必答题”。

  发改部门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打通项目审批梗阻;财政部门实行补助资金直达市县,提供政府采购特别通道服务;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允许灵活选择交易方式,推行容缺受理等。

  加快构筑人人可感的健康湖北

  位于幕阜山区的通城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自2020年7月份正式运行,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获取6小时内即可完成。

  “一个偏远县城,拥有核酸检测实验室,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通城县疾控中心主任徐胜介绍,2020年通城县投入700余万元,在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各建了1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目前单管日检测量最多可达6000份。

  目前,初步建成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网络,由430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组成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全省,实现了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目标,日最大检测能力达165万管。形成全省发热患者随到随检、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工作机制。“乡采样、县检测”等一系列服务措施让核酸检测更便利。

  随着医疗资源快速增加、防备手段日益先进、防护网络逐步健全,我省迎战疫情的底气越来越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改造全部完成;建成586个急救站、28个独立指挥型急救中心,为基层配备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770台、智能健康服务包2万余个。日新月异的“湖北样板”已显现出强劲的张力。

  尽管与“德尔塔”“奥密克戎”短兵相接,但曾经的忙乱变成了从容。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等,对每例入院患者,随时采样、随时送检、快速检查,根据病情,分区域有序收治。“三区两通道”负压病房集中收治确诊病例,同时,腾退出数百间备用隔离病房。

  提升监测预警水平,健全联动机制,全面推动“平战结合、医防协同”机制创新……我省在武汉、宜昌、襄阳、黄冈按平战结合模式打造5个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截至目前,各市州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总床位数10%的标准储备可转换床位8万余张,储备可转换ICU床位8000余张。

  织牢织密基层公共卫生防护网,让农村居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我省开创性拿出1万名事业编制补强基层医疗卫生岗位,让每个村都有1至2名大学生村医;加大力度推进百万人口的县(市)和经济百强县(市)创建三甲医院,把医疗资源力量更多向县(市)倾斜,着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截至目前,全省在岗大学生村医4900人;天门、麻城、枣阳、潜江、汉川等9个人口在百万以上和经济百强县市拥有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建成130个县域医共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从根本上破解“看病难、看病贵”,日臻紧致的基层公卫防护网徐徐展开。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