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神农架: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最美底色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5月07日 14:55
2022年05月07日 14:5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7日电 (张燃 吴冠宇)杨柳依依,桃花灼灼。

  暮春时节,神农架美得让人如痴如醉。云雾缭绕在苍翠的山峦之间,蓝天白云倒映进碧绿的湖水。在大自然间深吸一口气,沁人心脾!

  神农架,被誉为北纬31°的“绿色奇迹”。林区森林覆盖率达91.12%,保护区内高达96.1%。

  日前,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湖北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结果,林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自2015年湖北省实施生态省建设考核以来,林区已连续七年获评优秀等次,是全省连续获评优秀次数最多的地区。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林区生态文明建设路上的风向标,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初心。

  近年来,林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实现由伐木人向护林人、由“木头经济”向以旅农林为主导的“生态经济”、由深山穷区向生态旅游名区的转变,2021年被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护山:人人都是生态卫士

  “山上的药材挖不得!野生动物害不得,这都是犯法的……”

  4月30日,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庙坪管护中心负责人向东和他的4个工作伙伴身穿冲锋衣,脚踩防水靴,背着帐篷、干粮等,往“田家垭”方向开展日常巡护,途中遇到背着背篓的村民谢兴君,便停下脚步向他“唠叨”起来,类似的场景,对于生活在国家公园管护范围内的村民们来说,已然是司空见惯,也正是这一声声的“唠叨”,让生态环保理念在神农架人民心中稳稳扎根。

  2018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神农架国家公园凝练推出了“十严禁”。园区内,有药不能挖,有猎不能狩,有树不能砍,有矿不能采。神农架进入最严立法保护时代。社区居民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由被动保护转变为自发的、主动的保护,全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

  “我们每年都会接到数十次群众反映野生动物受伤的电话。”神农架国家公园小龙潭救护站工作人员蒋军说,这几年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非常强,每次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群众都会及时向救护站反映。

  除了从思想观念、立法宣传入手,神农架还积极提升保护手段,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密织森林防火网。5月4日,神农架林区林管局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化指挥中心,20多块屏幕上显示着高山隘口的实时监控情况。画面上,路口车辆进入情况一目了然。“监控安装的是高清摄像头,可看清2公里外的车牌。”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有可疑情况,他们可拉近镜头,分清是炊烟还是户外用火冒烟。

  “哪里有热源,系统会自动报警。”神农架林区防火办副主任高长科说,系统利用了卫星遥感热源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定位,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报警切换现场视频查看识别。

  据介绍,目前神农架安装高山林火视频监控127台、监控探头1566套,配置无人机11架、流动指挥车1台、智能语音广播宣传设备70余套、北斗巡护手持终端1530台,实现视频监控、北斗定位、无人机巡航远程监测,形成全区森林资源管护一张图、一张网、一套数的管理系统。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神农架重点森林防火期。神农架把森林防火“当成天大的事”,利用天上卫星、空中无人机、地上护林员等联合开展工作,连续42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护水:全面推进河湖长制

  4月30日,在宋洛乡生态河堤综合治理工程现场,工人们正在生态河堤上栽种垂杨柳、修葺景观护栏,微风轻拂,柳枝应和着流水叮咚婀娜起舞,满目苍翠,一派水清岸绿、街净河畅的美景。据悉,该工程除了修建2100米的生态河堤之外,还对河堤周围生态植被以及2处地质灾害点进行了修复。

  “现在这块儿环境好多了,天气好的时候,村民们都喜欢在河堤散步。”宋洛乡宋洛村村委会主任方吉伟指着河对岸的施工现场介绍,玉泉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设对流域内水环境质量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有效的提升宋洛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切实改善了流域内居民生活环境。

  天蓝、山绿、水清、花香。“五一”期间,近郊游客徜徉在木鱼镇三堆河河畔,只见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点缀着白墙黛瓦的民居,犹如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

  今年以来,作为林区“南大门”的木鱼镇“积极开展“守护家乡河、木鱼在行动”专项整治活动。300多名干部群众,对镇域范围内大小30多条河流进行全线梳理整治,将河道沿岸和河道内垃圾、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累计清理河道200多公里,流域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十三五”期间,全区317条河流,167个小微水体全面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23条河流和大九湖列为工作重点,建立“区、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聘用巡河、保洁员300名,选聘“民间河湖长”200余名,建立了河湖长制考核制度、区级河湖长巡查提醒制度、联系部门和乡镇全线巡查及问题签批制度、联系部门和乡镇河湖长制工作专员负责制度。

  林区水利和湖泊局通过开展“水质提升、空间管控、小微水体整治、能力建设”四大攻坚行动。对南河神农架段较大的支流苦水河、青阳河、洛溪河等实施精准治理,建设生态公路15公里,打造水生态景观16处,治理水域岸线14公里。

  同时通过对全区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管理突出保护问题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实施小水电清理整改,开展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林区水域环境持续向好,“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随处可见。

  护人:让居民成为生态保护的受益者

  在大九湖坪阡古镇,古色古香的明清川鄂风格房屋整齐排列在盐溪河两岸,烟雨朦胧中,与20公里外的大九湖湿地遥相守望,而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却是来之不易。

  以前,大九湖的村民以木头经济为主,过度的砍挖造成漫山遍野满目沧桑,水土流失。短时期的蔬菜经济和无节制的牧养,造成大量的湿地资源流失和环境污染。近年来,通过生态移民和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组合措施,大九湖的生态湿地才得以恢复,而大九湖的居民也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充分享受到了生态保护的红利。

  “我们是2014年响应国家生态移民政策搬迁下来的,搬迁以后民宿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接待量也大一些。每年还能享受国家公园给予的3000元移民搬迁薪柴能源替代补贴。”德馨居民宿的主人陈菊介绍,搬迁前一年能有个20万的收入就不错了,现在好的情况下一年挣个五六十万没有问题。

  为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让林区居民充分享受生态保护的福祉和红利。神农架在国家公园范围内探索实施惠民生态保险,为辖区5个乡镇种植的农作物、中药材和养殖的蜜蜂购买野生动物损害、候鸟捕食和自然灾害商业保险。2021年3月,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区,理赔金按农作物生长周期赔付40%至100%。林地生态补偿、农业兽灾商业保险、社区以电代柴补贴“三大机制”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现在就算野猪跑到家门口吃庄稼,我们都不会伤害它。”下谷乡相思岭村村民赵远玖说,自从有了农业自然灾害和兽灾商业保险,群众种啥养啥心里都不慌。现如今,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已逐步破除。

  “截至2022年4月,全区已成功创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累计命名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村57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村)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林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张士巍说。

  抬眼望去,原始密林绿海涌动,百鸟翩迁而至,生态保护已经成为神农架林区的最美底色。林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向永刚表示,神农架林区将继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贯彻林区十三届党代会精神,对照“三区三基地”的宏伟目标,努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和典范,加快建设美丽神农架,率先实现绿色崛起。(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