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进“一扇门”解“千家忧” 湖北谷城县唱实唱响大调解品牌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5月09日 14:56
2022年05月09日 14:5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9日电  (肖擎 阮班明) 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可以“找个说法”。

  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城关镇粉阳路的县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这里整合了公证、律师、仲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等多个法律机构和1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建立了由60多名法律、心理学、医学、金融保险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组成的人民调解专家库。

  中心自2021年9月底运行以来,已接待来访群众8000余人次,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500余件,提供公证、鉴定、法援服务等1200余件。去年底,该县“多元化基层纠纷化解平台”获“楚治——2021‘荆楚杯’湖北社会治理创新十佳案例”。

  谷城县委书记黄克立表示,人民调解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化解矛盾、为民服务的平台,致力推动形成心合、身合、力量合的三合格局,对内唱实、对外唱响大调解品牌。

  从一家“独唱”到多家“合唱”

  5月5日下午3点,两名男子按约定准时出现在了中心诉前调解委员会主任黄书银的办公室。

  因为在装修材料价格问题上出现分歧,产生纠纷,他们来这里找个“说法”。

  “当时有没有签供货合同?”“选定材料时,是否就价格有约定?”90分钟里,双方各陈理由,黄书银询问各自诉求,两位当事人态度坚决,互不让步。“鉴于现在你们的情绪,先回去再冷静想想,有什么考虑,跟我说,三天后,再到这里来,进行第二次调解。”

  黄书银从事民事审判工作30年,退休后到中心贡献光热,面对眼前的场景,他把握着节奏,不疾不徐。

  当天,在这栋由谷城县老卫校改建成的5层办公楼里,还有很多专业人士和黄书银一样,在不同的楼层接待群众。他们从不同的部门和岗位汇集来到这里,为各类纠纷“大调解”提供专业知识和服务。

  谷城县司法局局长陈玉林介绍,该县为中心建设给机构、给编制、给经费、给人员,重新整修打造2000多平方米办公场所,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全覆盖”“多元化”“一站式”的基层纠纷化解平台。

  中心通过统一受理窗口、共享服务场所、融合公法力量、汇集专家资源、集约管理人员,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集约化供给,有效解决了过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和调解组织孤军作战、工作联动性和协作性不强等问题,一家“独唱”变为多家“合唱”。

  “鸡毛蒜皮”“疑难杂症”并重

  花甲之年的宋茂菊,人称“知心大姐”,从谷城县民政局退休后,仍然在中心干着一份让人“重拾甜蜜”的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

  她的微信上,还保留着一份红包过期的记录。发红包的小李,曾和爱人小任吵着要离婚,找到她这里。宋茂菊有一套“经典工作法”:望闻问切加耐心爱心。正是靠此,小两口和好如初。现在夫妻二人和宋茂菊成了朋友,时不时在微信里“大姐长大姐短”问候。小李发来红包表达谢意的那天,宋茂菊没有点开,只是回复:“谢谢老弟,心意收下,且记家和万事兴,姐姐的话希望听得进。”

  刘丽,长期从事心理矫治工作,中心延请她进入人民调解专家库,帮助表达诉求的群众进行心理抚慰、情绪疏导。几个月前,65岁的唐姓老人找到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几十年前出工摔断腿,如今留有后遗症、造成生活困难的问题。因诉讼时效已过,该县城关镇司法所将老人领到中心,中心请刘丽帮忙疏导老人情绪。

  第一次,老人诉苦两个多小时,要求坚决一次性赔偿,刘丽全程倾听;第二次,在倾听的同时,刘丽开始给老人一些建议,“路可以直着走,拐个弯也可以走”;第三次,老人主动找上门,刘丽继续劝慰沟通。通过联系村里每月给老人1200元补助,纳入低保,每月500元安排其丈夫在村里做些保洁工作,最后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老人记着刘丽的好,隔段时间就打来电话,“我也没什么好东西,给你拿些家里的鸡蛋、蒜苗吧。”刘丽每次都婉拒,也由此心生感触:“人都是有感情的,事情办好了,他们就会感谢你。”

  “鸡毛蒜皮”的事需要真情投入来化解,“疑难杂症”更需百般付出。

  余斌,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省人民调解工作双百佳称号获得者。他讲述了正在全力解决的一起疑难纠纷。该县一家企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濒临倒闭,改制后,职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数十年来,职工不断向有关部门表达诉求。纠纷到达中心后,余斌和一行人秉着公平公正原则,联系企业,以及劳动仲裁、医保局等部门,反复沟通,拿出初步方案,多次接触职工、做工作,终于达成基本共识。目前,问题正在推动解决中。职工代表表示,初步方案接地气、暖人心,感受到了对职工们的关心。

  “几十年的案子,解决起来很不容易,但每起纠纷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让人来倾诉,我们耐心倾听,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处理,才有释惑解忧的希望。”余斌说。

  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位于中心3楼的云上法庭,摄像头、几台电脑在桌面排开。

  工作人员介绍,在这处空间里,婚姻家庭、经济纠纷等案件,原告、被告不用到现场,天南海北,大家“云上见”。证据材料网上记录,大多数情况下,民商事类案件调解只需约1至2个小时,调解后手机上签字。截至目前,该云上法庭已调解几十件案件。

  不止于此,该县以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12个乡镇(开发区)工作站为纽带、290个村(社区)工作室为基础,打造了三级立体化“谷城县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体系。研发推出的小程序,让村(居)民遇事找法“一键通”,推动形成“人不出村”现场调解、“足不出户”网上调解、“事不出乡”视频联调的运行机制。

  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扇门”,解“千家忧”。

  运行不到一年,中心先后收到企业法人和个人锦旗12面、感谢信3封。

  “这中心,那中心,把人民群众的事办好,才叫中心。”陈玉林觉得,减少了诉累,增强了司法获得感,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你放在心里。(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