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襄阳公安
谷城县冷集派出所:立足基层“小警务”灌溉平安幸福花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5月13日 15:16
2022年05月13日 15:1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13日电 (李佳宜)冷集镇,汉水蜿蜒而过,人民安居乐业,被誉为汉江流域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健康小镇”,它位于湖北省谷城县北部,下辖39个自然村(社区),人口6万余人,优异的自然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赋予了小镇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为了让这方土地更加平安、人民更加幸福,近年来,冷集派出所深入谋划“枫桥经验”本土化新实践,以“小警务”为抓手,全面加强警务工作社会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根基,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集成社会治理新格局,使得全镇百姓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借力乡贤五老 小力量凝聚大合力

  曾经,冷集镇是谷城县出了名的“信访”大镇。“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有些百姓诉求没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信访问题层出不穷。”所长李凯坦言,这个情况一度让他头疼。

  “推心置腹地想,没人愿意成为一个‘信访专业户’,我们工作需要更加细致。”李凯发现,冷集镇经济活跃、矛盾多,一部分信访问题是由普通的矛盾纠纷升级而成。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得从源头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彻底解决百姓的心结,还要以规范执法勤务为突破口专项攻坚整改,按照“认真倾听,了解矛盾症结”“耐心沟通,开展法治教育”“权衡利弊,找准化解方法”三步走开展调处。

  “平白无故又挑起矛盾,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2月23日,冷集派出所接到了塔湾村2组老田的报警,就在刚刚,他发现自己种的两棵小桃树被邻居老毕砍了个干净,两家人发生了推搡。

  值班民警刘露火速赶到现场,双方正在院子里剑拔弩张。原来,老毕认为桃树种在了两家的边界上,一气之下砍掉了小树,成了矛盾升温的导火线。

  在前往老田家的路上,刘露提前联系了塔湾村二组的信息员关梦然,得知两家人前几年也曾因为土地边界问题发生过好几次小摩擦,他意识到,要想把矛盾纠纷处理到位,必须先将边界问题明了划分。

  为了进一步强化情报线索收集,从根源上更加准确、到位地调解矛盾纠纷,冷集派出所联合党委政府,将驻村(社区)民辅警、“乡贤五老”团结成“说事评理”调解团队,广泛邀请各村社区的老党员、老村长、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等担任特邀义务调解员、信息员,利用他们在群众中威信高、经验足、情况熟的优势,强化情报线索收集,共同调处矛盾纠纷。

  治安信息员关梦然的家离老田老毕的家不远,他为人热情,也愿意帮忙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

  “乡里乡亲的,咱们都坐下来,好好聊聊。”了解两家的诉求后,为了彻底解决隐藏在桃树下的深层矛盾,刘露请来了村里“说事评理调解团”。生在家乡,长在本地,这些阅历丰富的乡贤,不仅了解田毕两家的实际情况,意见和建议也十分“接地气”,得到了两家人的一致认可。两轮调解过后,村里对两家的宅基地边界再次进行了细致地划分,老田和老毕也放下心中的芥蒂,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截至目前,冷集派出所依托镇委镇政府建立说事评理调解团39个,广泛吸收乡贤90余名,今年以来,共同发现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7起,收集各类情报线索123条,化解率达100%,预处苗头性群体事件10余起,矛盾纠纷调处关系不断理顺,稳控化解合力不断增强,获得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立足民生小案 小案子守护大平安

  “我的手机被人拿走了,不值钱,但里面存了好多文件……”

  “有顾客来我店里买东西,没付钱……”

  “警察同志,我家的羊子不知道被谁偷了……”

  近两年来,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农村派出所荣获了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嘉奖一次,刑事、“盗抢”发案数连续3年持续下降。谈及秘诀,所长李凯介绍,无非是把每一起群众关心的“小案”办到极致,真正让群众满意。

  “以前觉得,只有办大案要案才是真正的‘办案’,在基层工作的这几年,发现能让群众获得幸福感的还是这些小案子。”这是青年民警孟杨的办案心得。

  每年3月下旬到5月是抓蜈蚣的旺季,当夜幕降临,很多村民便带着工具沿着乡村公路和山林抓蜈蚣,以便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4月30日一早,正在派出所值班的孟杨接到小磨山村老刘的报警,称自己辛苦一夜抓到的600多只蜈蚣,早上在集市上买菜时被人偷走了。

  接到报警后,孟杨迅速展开调查,通过连续三天的不懈查找,终于在一处监控中发现嫌疑人的踪迹,并帮助老刘追回了出售蜈蚣的800余元。退赃时,孟杨才进一步了解到,老刘家里不仅有生病住院的妻子,还有年迈的父亲和正在上学的孩子,家里全靠他作为顶梁柱支撑。

  “没想到能找回来,谢谢,谢谢……”看到被追回的800余元,这个七尺男儿的感谢中竟带着一丝哽咽。

  “小案”,一般社会危害轻、社会负面影响较小,但相对来说,发案总数庞大,涉及面广,且破案率较低、追赃难。“小案”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绝不是小事,对老百姓来说更是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大事。

  小案子关乎大民生。为解决冷集镇因交通便捷带来的形势复杂、小案多发的现实问题,今年以来,冷集派出所紧紧依靠镇委镇政府,积极整合乡镇资源,构建群防网络。创建了39支人数不低于5人的村级巡逻队,完善各村(社区)治安巡逻机制,并配备专业制服与装备。根据近期发案特点,及时统筹警、民两级巡逻队,动态调整力量分配和巡逻路线,互动互补。

  去年11月,冷集派出所接到多家农户报警,称自家地里的蔬菜接连被盗,案值虽不大,但持续的偷盗行为让人心烦意乱。对此,派出所决定由民警带领驻村辅警和村民组成巡防力量“守株待兔”。果然,25日凌晨4时许,两个正在偷菜的黑影被抓个现行,共查获偷挖40多斤大葱、蒜苗。

  今年以来,冷集派出所共破获手机电动车被盗、牲畜瓜果被盗等各类“小案”19起,为群众找回遗失物42件,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做实为民服务 小温暖化身大民生

  今年3月7日,一面写有“高效热情办实事,真诚贴心为人民”的锦旗,被邮递员送到了冷集派出所户籍室。

  经过与寄件人沟通,负责办理户籍业务的季芳才清楚了解锦旗的由来。原来,今年2月,她在帮助两位老人办理业务时,发现两位老人的女儿出现了异省重户的问题,可老人却表示女儿李女士目前正在武汉生活,应该是武汉户籍。

  经过询问,季芳了解到,当事人李女士曾在多次跨省迁移户口的过程中意外“重了户”,可她本人并不知情。为了帮助李女士注销多余的户口,季芳多方协调,在武汉和河南两地公安机关配合下,成功将其重复的河南户口进行了注销。

  “办理得很快,派出所帮忙省了不少心,感谢你们的热心相助!”李女士表示,自己因为工作实在走不开,于是就拜托快递把心意送了过来。

  这件事只是众多群众认可的一个小缩影,除此之外,冷集派出所还在窗口推行节假日办证、延时服务、预约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等举措,尽量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少排一次队。今年以来,派出所提供上门服务,主动为不方便的群众提供上门办证、预约办证等各类业务服务100余次。

  同时,冷集派出所还以“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为契机,推动社区民警走村入户,及时宣传各类防范知识,了解辖区的大事小情,帮助群众解决手头上的矛盾和困难。

  4月14日中午,民警朱雪和辅警冷丽正在李洲辖区进行入户反诈宣传,当敲到辖区王某的家门时,从室内传来的通话立即引起了两人的警觉。王某是典型的“留守妇女”,丈夫在外打工,她负责在家全职带娃。

  “不挂电话,也不跟别人联系,警官,我没犯法,保证全力配合,你一定要还我清白啊……”

  民警怎么会通过电话办案呢?朱雪果断加大了敲门的力度,可里面的王某却不为所动,丝毫没有开门的意思。

  “你好,我是冷集派出所的民警,你可能被骗了,请开门,我可以跟他对峙!”王某不开门,朱雪和冷丽直接站在门外大声劝导,“假警察”在电话里侃侃而谈,真民警在门外耐心劝导,经过长达1个多小时的劝诫,王某终于认识到问题,在这场梦魇中醒来,最终挂掉了电话,避免了一场浩劫。

  今年以来,冷集所开展反诈宣传工作180余次,开展电话劝阻409次,短信劝阻11次,见面劝阻89次,及时止损150万余元。通过线下民警多跑腿,线上信息多跑路的服务举措,构建起点对点、键对键、面对面的立体服务网,不仅在反诈工作上有所突破,还围绕窗口服务、执法办案、辖区安全感等环节,主动加强沟通,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实惠。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