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经济新闻
湖北移动信息化为“龙腰”碧水保护答卷添绿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5月20日 16:59
2022年05月20日 16:59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移动技术人员优化十堰丹江口市环保系统联网监测站网络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0日电  (王政)湖北坐拥长江干线最长径流里程,境内江湖璀璨,被称作“长江之腰”。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实施,为助力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充分发挥自身技术、资源优势,用信息化手段助力长江大保护。

  从护航“一江清水往北送”到筑牢禁捕退捕“铜墙铁壁”,湖北移动不遗余力融合科技力量永葆长江“绿色”底色。“智慧渔政”、“蓝天卫士”、“智慧水利”等信息化应用,守卫湖北江湖潋滟,助力湖北绘就绿满长江、水润荆楚的锦绣画卷。

  智能看护南水北调“一江清水往北送”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核心水源区,湖北十堰担负着守护调水源、为中线提供水质和水量保障的重任。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水源地“守井人”加大智慧环保建设力度,用信息化手段为水质安全穿上“保护衣”。

  在十堰市环境监察支队的办公室,监察轻点鼠标,在电脑上调出神定河污水厂排水口的实时监控视频。这套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是南水北调环境应急处置中心信息平台一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平台由十堰市环保局和湖北移动采用物联网技术联合打造。截至目前,十堰全市共安装视频探头237个,对县级以上的饮用水源地、城市高空、空气自动站和水自动站实施远程监控,震慑不法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管人员将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环境应急处置。

  信息科技筑牢禁捕退捕“铜墙铁壁”

  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湖北移动依托网络优势,通过部署多样化高清视频监控设备,为执法人员装上“千里眼”,提高了禁捕实战效率。

  咸宁市嘉鱼县地处长江新螺段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贯穿全境109.6公里。近年来,随着水域保护力度逐渐加大,水域面积大、异常天气多、防护人手相对不足等“痛点”问题突显。2021年,湖北移动在长江嘉鱼段建成禁捕智能监控系统。这套监控系统通过专业智能摄像机获取监控点视频,同时配合沿岸附近摄像机,可360度获取沿江5公里范围内的船只或人员下水情况,为长江嘉鱼段的禁渔、退捕工作上了一道“保险”,解决以上“痛点”问题。

  在襄阳,湖北移动联合相关部门打造了汉江老河口段禁捕智能监控系统,在50余公里汉江沿线布设12个双光谱热成像云台摄像机,有效提升汉江禁捕智能化水平,强化汉江禁捕常态化巡查防控力度。

  在宜昌市,湖北移动在香溪内河水域40米高的铁塔上设置了9个高清摄像头,每个摄像头可直接观测3公里河段。摄像头还可识别夜间捕鱼行为,实现全时段监管。若执法人员赶到现场,非法捕捞人员已逃离,执法人员将通过人脸识别、交通要道车辆轨迹分析,研判捕鱼事件。秭归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表示,智慧渔政系统的投入使用,执法力度和执法覆盖范围将得到提升。

  融合力量永葆长江“绿色”底色

  近年来,湖北移动不断融合信息技术赋能长江治理,推进长江湖北段生态持续改善。有了“智慧大脑”,湖北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预测、预警、预防、指挥面貌焕然一新。

  在水安全保障方面,湖北移动与宜昌海事局联合打造智慧海事样板项目,在宜昌段270公里开展了基于“5G+北斗”高精度定位、视频监控的试点工程,整合智慧监管、移动执法、应急指挥3大创新应用,护航长江航道安全。

  船舶可提前找泊位,还可远程检修。有了移动“5G+北斗”,长江航道正在进行一场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化技术革命。如今,长江宜昌段庙咀至云池37.5公里水域实现5G专网全覆盖,管理服务方式由传统人工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

  在传统模式下,船舶进入锚地要沿途寻找锚泊位,进出港秩序差,锚泊随意性强,不仅会增加碰撞风险,也让船舶监管变难。样板点内水域全部实现了移动5G专网覆盖后,船员通过船载5G﹢北斗智能终端,提前、准确地知道哪里有锚泊位,然后直接行驶到停泊区。

  “5G﹢北斗”不仅实现了“船找位”变“位等船”,还能提供亚米级、厘米级、毫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让船舶监管更直观、更精确。一旦有船舶偏离航路或驶入警戒区,系统能立即响应,并向该船推送预警信息,提醒驾驶员及时纠正。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长江沿线城市荆州、咸宁、武汉、黄石、黄冈等地的“蓝天卫士”“智慧水利”等信息化应用守卫着长江湖北段1061公里水域。(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