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恩施:“三轮”驱动输送乡村振兴“三得”人才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5月20日 17:02
2022年05月20日 17:0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20日电 (万鹏 丁立杰 田婉吟)近年来,湖北恩施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顺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大趋势,狠抓基层就业工作中“就业育人、全面保障、职业发展”三大重要关键环节,着力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三得”人才,助力毕业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2020年、2021年毕业生总数1503人,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师、电商、传媒等基层就业828人占比55%以上,形成了“育人—保障—发展”促进基层就业的“三轮”驱动模式。

  树立乡村振兴之报国心

  强化就业教育功能。汇集多方资源力量,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选用机制。将思政教育与就业育人紧密结合,从增强学生内在动机、丰富学生外部体验入手,加强对毕业生的报国心、价值观、成才观、择业观“一心三观”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特质、能力与外部机会,提早做好职业规划,树立乡村振兴、匹夫有责的情怀。

  强化基层实践教育。学院帮助毕业生了解国情社情,带领学生到乡村亲身体验。利用寒暑假开展青年乡村筑梦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情怀服务乡村,用青春实现梦想。2021年暑假,全院组织20多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了两周的志愿活动,形成调查报告50多份。

  改进宣传引导方式。毕业生李雯以笔试成绩第一身份考上屯堡乡的选调生,蒋东以面试第一的身份考上官店镇选调生,谭仁冰同学考取利川市人民政府公务员……学院加大基层就业“三得”人才宣传力度,感染在校学生;聘请“三得”人才返校互动,演讲,激励在校学生。根据山区人才紧缺的实际情况,增设了网络与新媒体、现代文秘等新专业。

  提升岗位适应之胜任力

  学院注重毕业生在乡村工作的胜任力与岗位匹配度,构建乡村就业胜任力模型,帮助学生增强基层工作岗位适应、基础技能、问题解决、关系建立、持续进步共“”五大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包括机会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敬业奉献精神及团队协作意识;基础技能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写作水平; 问题解决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关系建立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持续进步能力,包括成就动机、总结能力及学习能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亟需一批在计算机操作和公文写作等方面有优势的年轻群体。学院据此推行我读故我在,我写故我在,我赛故我在,以赛促教、以赛促能教学方式,持续开展“就业+”系列工作。

  学生在校期间开展4门就业指导课程,每学年开展4次师范生技能大赛,每学期开展2次职业求职大赛、2次创新创业大赛、2次求职模拟考试等赛事,增强学生“干得好”的实力。近三年来,文化与传媒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多项(次),既增强了就业信心,又提高了“干得好”的能力。根据山区人才缺口的实际情况,在中文系开办传媒、电商、编导各类实验班,倾力打造融策划、写作、摄像、摄影、后期编辑、新媒体运用、直播等多种技能为一身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乡村组织和电商平台的抢手能人。

  解决基层就业之稳定性

  学院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库,就业专员常年跟踪山区就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长过程,当好“娘家”,让其持续得到母校的关怀,提升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信心和勇气。2021年,学院在宣恩县板寮村开办苗语大师工作室,选派优秀毕业生到村小学支教和参加乡村级电商平台搭建工作,为村里出一本书,拍一部宣传片,采写一批典型人物等,进行文化挖掘。还协调帮助村里制定乡村旅游规划,积极协调、整合学校资源,给村里提供乡村振兴规划服务,重点规划了用垃圾生产有机肥料的工厂,给输送的人才营造既下得去,干得好,又留得住的良好氛围。

  学院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服务机制,共同研讨与毕业生相匹配的薪酬体系,晋升通道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量才施用,注重培养,激发乡村就业毕业生的积极性,使之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疫情发生后,学院积极推行“七朵云”线上服务体系,对乡村就业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云沟通”坚定其乡村就业的信心、“云培训”强化其到乡村就业的技能、“云指导”精准推送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云招聘”助力山区单位面试和选人、“云毕业”远程办理入职手续、“云宣传”树立典型提振士气、“云安全”确保毕业生的就业安全。对家庭困难毕业生实行“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班主任”四级包保制,动员他们到山区就业,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经济资助、信息传递、岗位推介等服务,2021年家庭困难、学业困难、慢就业毕业生128人,到山区就业98%以上。(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