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日电 (陈升彪)5月31日,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20余名来自也门、巴基斯坦、孟加拉等“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包粽子、吟《离骚》,留学生们直呼“中国端午太有意思啦!”
包粽子,听故事
粽叶、糯米、红枣……看着眼前新鲜的食材,留学生们充满了好奇。退休老教师刘瑄传、付承英、邵虹给留学生们讲起了食材组成、吃粽子的起源和端午的故事,并现场指导留学生们包粽子。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白糯米、红枣馅、绿粽叶逐渐在自己手中变成了一个个胖嘟嘟的大粽子,这让留学生们显得异常兴奋。
粽子煮熟后,留学生们将承载着满满心意的粽子送给留学生公寓正在值班的宿管阿姨们,感谢她们为自己提供的贴心暖心的服务。
吟《离骚》,品文化
“老师,离骚是什么意思?”来自巴基斯坦的奈斯同学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向退休老师教师邵虹请教。
邵老师耐心地解释起来:“《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名字,简单地讲,离就是离别的意思,骚就是忧愁的意思,但是这篇作品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为了让留学生们更深切地感受端午文化,退休老教师们为他们讲述了屈原行吟在汨罗江畔的故事,还为他们讲解了《离骚》的主要内容以及三峡大学校训“求索”所蕴含的意义,引发了留学生们的思考。
最后,在老教师们的带领下,留学生们深情吟诵了《离骚》。
看龙舟赛划龙舟,连一带一路情
6月1日一大早,在学院的组织下,4名留学生代表乘车来到宜昌秭归湖北省第十六次运动会龙舟赛的比赛现场。“加油、加油……”呐喊声、鼓点声一浪高过一浪,热火朝天的氛围也感染了留学生们。
比赛结束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还穿上了汉服逛屈原祠、看龙舟赛、品当地美食,并体验了划龙舟,沉浸式、零距离感受中国地方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选择来中国学习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我非常喜欢中国,也非常喜欢宜昌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感谢学校和老师能够组织这么有意思的活动。”来自孟加拉国的那佐同学动情地说。“我愿意做中孟文化交流的使者,回国也会后鼓励更多的青少年到中国来学习。”
来自也门的萨夫万也表示:“今天非常开心。宜昌是一个特别的城市,我在宜昌有家的感觉。”(完)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