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健康
武汉医生运用“肺上建隧”技术治愈肺不张患者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6月16日 15:07
2022年06月16日 15:07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16日电  (张全录)32岁的小刘(化名)因肺部病菌感染,而出现左主气管闭塞,左肺像泄了气的皮球萎缩了。在武汉市肺科医院,医生首次应用国际呼吸领域最前的沿技术(BTPNA——经支气管镜穿过肺实质建立隧道技术),借助全肺电磁导航系统等先进设备,如穿山甲一般,在左支气管上精准打洞建隧,最终打通了左支气管,让左肺复张。这也是BTPNA技术问世7年来,全球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肺不张”领域。手术一周后,昨天,经专家评估,小刘左肺功能已恢复六七成,达到预期效果。

  小刘三年前患上结核病,但就医不够及时,最后虽经过治疗,杀光了肺上的结核杆菌,可左支气管却因此而面目全非,且逐渐萎缩,最终在大约两三个月前完全闭合。

  左支气管犹如隧道,连通左肺,隧道塌方,左肺得不到空气,随即慢慢萎缩,失去肺功能。

建隧前后,左肺上支气管变化情况。(镜像显示下右即为左)
建隧前后,左肺上支气管变化情况。(镜像显示下右即为左)

  在胸外科领域,通过外科手术,让萎缩不久的肺复张,难度极高。因为,萎缩后的肺,体积大幅收缩,致使肺上血管挤压在一起。手术刀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

  武汉市肺科医院内镜中心主任靖秋生、副主任胡智敏等专家共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借助目前国际呼吸领域最前沿的BTPNA技术,在其闭合的左支气管上进行精准建隧。

  首先给患者进行CT检查,获取肺上CT图像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全肺电磁导航系统,让它重建3D支气管束及全肺血管识别(旨在优选路径、避开血管),并选定标记病灶,系统生成多条立体路径,最终给出最优路径,并确定最佳穿刺点。

  有了这些,专家们犹如有了一双可以看穿肉体的“CT眼”,之后,靖秋生、胡智敏等专家,根据这一导航的指引,操作精密的内镜设备从左支气管堵点开始,在X光引导,突破支气管堵塞组织,钻出一条直通左肺的隧道,并通过球囊扩张,给隧道撑起钢架。几分钟就完成了这段闭合支气管就得到了重构。

手术过程中
手术过程中

  术后,小刘的左肺慢慢膨起,一周后,左肺肺功能恢复至六到七成,(剩余部分在术前,就因结核病伤害及萎缩过久而永久性丧失功能。)昨天,靖秋生等专家评估后,认为手术圆满成功。

  据悉,BTPNA——经支气管镜穿过肺实质建立隧道技术,也称为肺上建隧技术,即内镜工具通过气管支气管进入后,在支气管壁上打孔,在肺实质内建隧,形成工作通道抵达结节。这解决了传统气管镜,只能单纯依赖自然支气管的管腔,无法抵达肺外周及肺上远气管、支气管端部分区域的局限,理论上可以做到肺结节的“全肺到达”。而BTPNA技术通常在磁导航支气管镜的引导下进行,因此又被称为ENB-TPNA。

  靖秋生说, 随着市民对呼吸健康的重视,近年来,肺结节体检发现率明显提升。而肺结节活检与微创治疗,恰是ENB-TPNA的强项。

  ENB-TPNA技术结合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支气管镜肺结节诊疗技术:包括中央和外周超声、电磁导航系统,球囊扩张术、透视定位、活检、实时病理系统等,它开创了肺结节活检与微创治疗的一个新时代,不过,从全国来看,目前它还仅能在少数医院开展。但ENB-TPNA的独特优势,让它极有可能成会成为未来十年,支气管镜技术在肺结节活检与微创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