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江岸区
江岸区谌家矶街道幸福社区:用问题“减法”破译“幸福”密码
大江金岸微信公众号
2022年08月17日 10:32
2022年08月17日 10:32 来源:大江金岸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社区开设“建言榜”

  谌家矶街道幸福社区:从“建言榜”到“回音墙”,用问题“减法”破译“幸福”密码

  为充分展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成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栏定期推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基层党组织比学拼赶超,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江岸区谌家矶街道幸福社区是一个村改居社区,地处城郊结合处,辖区还建房和商品房并重,老村民和新居民混居,具有8200户、近11000人的庞大居住体量,让这个社区的治理工作尤为复杂和困难。如何让社区居民共治共享、心悦“幸福”?幸福社区党委坚持党的领导,在社区治理工作中开设“建言榜”,设置“回音墙”,让居民群众有地方“说事”,说了事儿“不白说”,做到居民问题诉求有着落、有回音,通过问题“减法”破译居民“幸福”密码。

  “建言榜”的开设源于幸福社区对社区治理服务模式的反思。以前社区开展服务,都是社区“端菜”,群众“吃菜”,经常是社区花费了很大力气,却不合群众的“口味”。如近期社区拟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就因未能取得居民群众的理解支持,最终只能夭折,这使社区感觉到,有必要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社区党委经过数次深入分析和讨论,找出了症结所在:“社区现在既是出卷人,又是答卷人,没有充分征求居民意见,这才导致社区工作踟蹰不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一个想法就应运而生,在社区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开设“建言榜”,对于社区怎么建、服务怎么做、小区怎么管,让居民群众出主意、说了算,变社区“端菜”为群众“点菜”,用群众的参与度来提升治理服务的满意度。

结盟朋友 共谋策略
结盟朋友 共谋策略

  2022年1月,社区“建言榜”一开,居民群众就迅速沸腾起来,通过各种方式纷纷向社区建言。社区居民朱汉香建言到,每当晚餐后邀约几位邻居到小区散步时,就会有蚊虫迎面而来,建议在小区内增装灭蚊灯,减少蚊虫。年轻家长黄女士表示,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孩子在家的时间多了,特别是寒暑假,自己没时间在家带孩子,建议社区开展周末课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建言榜”,居民群众一个个问题诉求反映上来,这些问题诉求为社区推进治理、开展服务提供了方向。

文明单位长江新区管委会为社区安装灭蚊灯
文明单位长江新区管委会为社区安装灭蚊灯

  群众“点菜”定服务,社区“上菜”顺民意,“建言榜”成了民情“传声筒”,居民群众反映的诸如环境卫生、楼栋杂物、电动车棚、社区晾晒、灭蚊灯等问题,在物业、社区干事、民警、文明单位等共同治理协调下,都得到快速解决,取得了良好成效。

  居民有“建言”,社区有“回音”,这是社区取信于民的关键所在。为了把居民的问题诉求解决好,把居民的意见建议落实好,社区在党群阵地同步设置了“回音墙”。对“建言”办理的情况,及时在“回音墙”进行公示,让居民看得到进度,听得到回响。

  “幸福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从星苑小区搬到新址后,星苑小区配套的乒乓球活动室也没有了,现在我们有50多名乒乓球爱好者,社区能否协调出一间可以打乒乓球的活动场所?”5月初,星苑小区乒乓球爱好者汪汉斌等人向社区党委书记夏杏娟提出建言。

乒乓球室内居民正在打球
乒乓球室内居民正在打球

  夏杏娟收到这条“建言”后,就迅速组织社区党委协同幸福湾集团、物业、业主代表等多次沟通协调、现场实地踏勘,协商建设方案。最终,在幸福湾集团、物业、社区的支持下,以及居民自谋资源下,历经1个月将乒乓球活动室建成。在乒乓球活动室建设过程中,社区会定期将进展情况在“回音墙”上进行公示,汪汉斌有空就会去看一看,看到自己的“建言”变成了社区的具体行动,他高兴不已。现在汪汉斌有空就会去活动室和球友打打球,谈起活动室的建设,他为社区的工作竖起了大拇指。

  社区服务居民群众的过程,实际上是社区与居民群众互动的过程,通过设置“回音墙”,让社区的行动随时能被居民群众看到,让居民群众时刻能够感受到社区对其问题诉求的重视,实现了社区与居民群众的良好交流、良性互动,在互动中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

  居民群众的众多“建言”要落实,仅凭社区力量显然难以实现。为了把辖区各类力量整合利用起来,社区对“建言”进行梳理、甄选,按照轻重缓急,分级分类制定“责任单”,组织认领“责任岗”,通过链接辖区资源,让居民“建言”件件有落实。

  辖区居民项女士是双残家庭,因企业搬迁停产失业,需要领取失业救济金,生活无法保障。2月,项女士向社区干事李争武提出了自己的“建言”,表示“想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就业机会,挣取收入照顾家庭”。李争武收到项女士的“建言”后,第一时间向社区党委书记进行了汇报,这条“建言”受到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并迅速组织对项女士民情家访和帮扶慰问。据了解,项女士下肢残疾,因企业搬迁停产导致失业,但有一定职业技能,希望重新实现就业。社区党委及时与街道残联对接,由街道残联认领帮助项女士实现再就业这一任务,对其进行了信心建设、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最终通过多方努力,为其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通过设立“责任岗”,社区将各类力量有效整合了起来,形成了服务居民群众的合力,实现了社区治理服务由“单打独斗”向“协调联动”的转变。有了大家的力量,居民的“建言”即使很难,社区办理起来也更加有了信心。

  “建言榜”架起了社区和居民群众的“连心桥”。自“建言榜”推行七个月以来,已经收集各类问题诉求、意见建议112条,社区将“建言”按“微治理”“微建设”“微服务”等类型进行梳理,分级分类综合为26个事项,其中已办理完结12项,其余14项正在稳步推进。通过将“建言榜”上的问题变为“回音墙”上的效果,幸福社区把居民大大小小的“心头事”办成为民、惠民、利民的“幸福事”,让共建美好幸福社区不再是一句口号。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