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宜昌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三峡日报
2022年08月29日 09:42
2022年08月29日 09:42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的基础上,去年底,宜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工作重心扩展到了看不见的地下水,启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宜昌的建设进度如何?探索出了怎样的管理和技术模式?是否有复制、推广的可能?连日来,记者进行了探访。

  先行先试 守护淡水资源

  地下水,人类最宝贵的淡水资源之一。因其分布广泛、水质优良、水量稳定,成为居民生活和工业农业重要的供水水源。

  但是,由于地下水埋藏于地下,一旦遭受污染不易发现且难以治理。当下,化学品生产企业以及工业集聚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危险废物处置场、尾矿库等,都是地下水的重点污染源。

  围绕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和短板,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技术模式。

  2021年9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发出了“建设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的号令。随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推荐宜昌开展试验区建设。

  宜昌是三峡库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化工产业搬迁整治到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宜昌先行先试,在全国率先开展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也相继实施了矿山、流域调查评估与废弃矿山污染防控等6个地下水污染防治相关项目,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7000多万元,为试验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年11月7日,宜昌通过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试验区汇报答辩;1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印发“录取通知书”,同意包括宜昌在内的21个市(区)入选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名单。

  纳入试验区后,宜昌印发实施了《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方案》,以总磷管控、园区管理、技术运用、管理创新等为重点,努力提升地下水监管能力,管控重点污染源,保障水源安全。

  掘地三尺 摸清水质状况

  一根1米左右的透明长管,上面用一根绳子牵着,慢慢放至猇亭化工园内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这叫贝勒管,是采集地下水最实用也最常用的工具。”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生态环境中心主任蒋达源说,采样时要缓慢的下放,放到水下1米左右,然后再缓慢的提起来。

  一般来说,一个化工园区上游设置背景井,了解来水水质;旁侧设置污染扩散井,判断扩散情况;下游设置污染监测井,对比得出污染程度。

  “猇亭化工园属国家级,我们打了30多个监测井。”蒋达源告诉记者,各监测井的深度不同,但都在地下水水面以下,且没有贯穿第一个含水层。

  不只猇亭化工园。2019年起,宜昌还与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合作,先后在枝江姚家港化工园、宜都化工园、远安万里化工园、兴山白沙河化工园、兴山刘草坡化工园和当阳坝陵化工园6个化工聚集区,开展了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

  对所有监测井,进行地下水采样分析,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进行评价,宜昌化工园区地下水水质以Ⅲ、Ⅳ类为主。

  在了解水质状况的基础上,宜昌还采集了土壤样品,掌握了地下水污染扩散的面积、分布和污染程度,为化工产业污染治理、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分区管理 及时消除隐患

  地下水污染防治,最重要的是“防”。

  所以,紧盯污染源头,加强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目前,宜昌的地下水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尚在制定当中,但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先行者”。

  如湖北泰盛化工有限公司。2019年以来,该公司按照《湖北省重点行业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规范》等要求,在厂区内布设了地下水监测井、土壤监测点,并委托第三方进行监测。

  结果显示,地下水、土壤监测中涉及的重金属、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均在国家标准限制范围内。

  公司还自行开展隐患排查,针对重点场所和重点设施设备,排查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预防设施设备的配备和运行情况,形成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

  “建立排查台账和整改台账,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整改并销号了4个问题。”公司安环科副科长尹晓锐告诉记者。

  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除了制定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宜昌还将按照地下水的脆弱性及其污染源潜在危害,划分出一般防控区、优先防控区和治理区,实施分区管理。

  在一般防控区,要求做好防渗,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降低污染风险;在优先防控区,不仅要求采取防渗措施,还要定期开展渗漏排查,及时消除污染隐患;在治理区,将开展污染风险评估,有针对性的开展污染修复和风险管控。

  全市地下水环境分区管理机制初步形成,重点行业企业地下水环境污染风险基本管控,一定能守护好这份宝贵资源。

  相关链接

  为什么要开展地下水环境监测?

  地球上的水97.2%为咸水,淡水仅占2.8%。而在赖以生存的淡水中,有98.5%是地下水。

  在我国,可开采地下水资源占水资源总量的1/3。70%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来自地下水,95%以上的农村人口饮用地下水,全国40%的耕地使用地下水灌溉。

  长期以来,都以为土壤是地表污染物的 “过滤器”,保护地下水不易被污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偷排污水、残留农药和化肥入渗、简易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入渗……直接导致了地下水环境的恶化。此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通报了多起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典型案例。

  但是,地下水污染的治理十分困难,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有的则完全无法恢复。所以,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