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用余额截图骗取信任 男子诈骗朋友钱财获刑13年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8月31日 16:26
2022年08月31日 16:2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31日电 (李理 李爽)将银行卡挂失,截取转账失败的图片声称自己银行卡被冻结,编造各种理由向熟人借款,8个月中他竟然骗了200余万元。近日,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万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出狱4个月,无业小伙盯上好友

  2020年10月,因诈骗罪被判处拘役六个月的万某刑满释放后,迷上了一款网络赌博软件,每天都要赌上几把,很快便掏空了父母的家底。为了筹措赌资,万某将主意打到了朋友望先生的身上。

  为让望先生相信自己有还款能力,万某将提前准备好的70万元微信零钱余额截图发给望先生,再将自己的银行卡挂失,告知望先生自己要借点钱“搞正事”,挣到钱后可以一起分红。见到截图中有这么多余额,望先生相信了万某。

  此后,2021年2月至6月,万某多次以银行卡被冻结等理由向望先生借款40余万元。其间,望先生要求万某还款,但万某又一次凭借一张银行卡流水390余万元的截图和与银行工作人员的聊天记录取信于望先生,只还给他几千元了事。

  被害人当面对质发现真相

  2021年6月,万某来到朋友向先生经营的小店,称想借钱还房贷,到时候连本带息一起还。万某一口应下,并当场打开显示有130万元余额的微信零钱,当着向先生的面,提取了70万元到自己的银行卡里,然后声称有事先走,晚点转账给向先生。然而,第二天向先生并没有收到转账。

  接下来便是老套路,万某以银行卡冻结需要资金对冲、资金需要解冻、需要缴纳滞纳金等理由跟向先生借钱。为了证明自己有钱,万某发给向先生一张578万元的微信余额截图,并通过微信给向先生发了一张本息共计160万元的借条。此后,2021年6月至10月,向先生共计给万某转账130余万元,扣除还款部分,向先生实际损失90余万元。

  除了朋友,万某还将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女友乔女士和网恋对象曾女士身上,并先后向二人借款共计70余万元。随后,曾女士、向先生、乔女士三人碰面,将事情说开,发现才短短几个月,万某竟然跟他们三人都借了很多钱。

  三人将万某叫到向先生家中,万某知道自己瞒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假的,那个截图是我用软件做的。钱都让我输光了,没钱还给你们。”三人最终决定报警。

  2021年10月27日,万某在家中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用证据说话,拆穿谎言认定诈骗

  万某坚称自己没有撒谎,微信余额的确有几百万元的供述,公安机关经调取其交易明细后发现,其微信零钱余额最多时为5.7万元,微信零钱通余额最多时为11万元,从未出现过上百万元的记录。

  万某称自己从未挂失过银行卡,而公安机关却查到,万某在2021年4月至10月间,先后通过手机银行挂失银行卡多达18次,均在几天后通过手机银行撤销,而手机银行挂失和撤销银行卡的步骤之一便是人脸识别,且其在与曾女士、向先生、乔女士三人对质时,曾亲口承认自己操作手机挂失过银行卡。

  承办检察官认为,区分民事借贷和刑事诈骗需要从多角度综合判断,其根本区别是被告人有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否有借条并不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性条件。万某出具借条的行为,实为麻痹被害人,让对方更相信自己。万某名下无房、无车,无固定工作和收入来源,面对被害人多次催促还款,仅偿还小额资金,对大额部分却多次推托,甚至以各种理由进一步诈骗,拿到钱后全部用于网络赌博,导致被害人的钱款无法收回,综合判断万某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检察机关认为,万某通过软件制作虚假余额截图和聊天记录,虚构还款能力,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诈骗金额共计200余万元。今年2月23日,夷陵区检察院以万某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日前,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