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湖北咸丰:稻谷香溢大铧尖
中新网湖北
2022年09月08日 17:02
2022年09月08日 17:0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8日电 (杜迪纳 游宇航 诚心)初秋时节,行走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坪坝营镇大铧尖村,习习秋风夹裹着稻香扑面而来,醉人心脾。放眼望去,层叠交错的梯田换上了金黄色的铠甲,黄澄澄的稻株恰似刚刚打了胜仗千军万马,穗穗“笑弯了腰”。

  大铧尖村位于咸丰县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的脚下,平均海拔1000多米,水质优良、土地肥沃、阳光照射充足,有种植水稻的传统。近年来由于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种植经济效益低、销售渠道窄,再加上缺乏管理,导致大铧尖村出现耕地撂荒现象。

  2018年5月,中国电信恩施分公司脱贫攻坚队进驻大铧尖村,与村支两委组成了扶贫攻坚“尖刀班”,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围绕荒地变良田、增强复种复耕动力、打开销路等一系列问题开展工作,复耕复种撂荒地80多亩,让“沉睡”的耕地“醒”过来。

  “过去,这边荒田杂草丛生,有一人多高。”咸丰县人大代表、大铧尖村党支部书记冉芳指着稻田说,再加上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等因素,该村发展产业障碍重重,曾一度成为条件十分艰苦的村庄。

  如何让“沉睡”的撂荒地重新焕发生机,“变废为宝”,成为了“尖刀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切实解决集体经济薄弱、群众增收问题,2019年,“尖刀班”经过考察调研,发现大铧尖土壤特殊,富含少见的富硒白沙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山泉密布,具备种植高品质大米的优势条件。“尖刀班”决定盘活撂荒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产业,让在家的村民在这块特殊的土地上种出个“金碗碗”。

  “起初,一些农户思想保守,害怕有风险,参与度并不高,垦荒遇到很大阻力。”驻村第一书记宋秀魁说。

  村民藤树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顽固”,率先站在了垦荒的对立面,并赋两句打油诗:“开荒开荒直叫肚子饿得慌、种田种田丰收稻谷咋能变成钱!”

  村民冉茂顶认为自己荒了多年的地,哪里还有利用价值,一开始也不愿意参与进来。

  ……

  为此,“尖刀班”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多次动员在家的村民将土地种起来,鼓励外出务工的村民将撂荒地进行流转,并成立了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以“党支部+大户+散户”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种水稻,使村民收入由原来单纯的农业生产收入转变为“土地流转收入+村集体产业分红收入+劳务收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冉龙元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他主动投入到开垦荒地的队伍中来,“之前种植水稻模式单种散种,我们的加入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谁来种的问题,盘活弃耕土地、实现荒地变良田。”冉龙元说,该村种出来的稻米不仅软糯可口,并且绿色安全,这让他信心十足。

  种植大户还对缺乏劳力的农户分别采取“全托”(耕、种、收)和“半托”等“托管”服务模式,解决了部分想种田又缺劳力的村民实际困难,服务面积200多亩,深受村民欢迎。

  “尖刀班精打细算,除了帮助村民集中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还免费发放一些复合肥,这些都为村民节约了种粮成本。”冉芳介绍,“尖刀班”还积极打通销售渠道,不断增强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2021年,大铧尖村有260户村民种植水稻,面积达400多亩,产出大米20余万斤,通过“尖刀班”帮扶销售到武汉、西安等地,收入100多万元。

  近年来,经过“尖刀班”和村民们的不懈努力,大铧尖村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不断前进,稻谷、藤茶、油茶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产业路正在大铧尖村不断铺展。(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