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湖北生态保护十年间:共护“母亲河” 绘就美丽湖北
湖北日报
2022年09月29日 09:25
2022年09月29日 09:25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6月28日,雨后的武汉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下,长江汉江尽收眼底,月湖沙湖东湖清晰可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弦 通讯员 刘卓 李斌

  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面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

  纳百川、吞千湖,滚滚长江,奔流到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考察湖北,察看长江生态环境、调研企业创新发展等,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重要节点,为湖北指路引航。荆楚大地历经沧桑巨变、日新月异。

  十载风雨兼程,湖北正大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优良天数明显增多,黑臭水体明显减少,城市的花园河岸越来越靓,乡村的小桥流水越来越美,生态文明体系逐步完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美丽湖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根基进一步夯实。

  呵护“母亲河”

  长江干流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水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傍晚的宜昌江堤边,江风清新、碧波荡漾,不少市民在此散步锻炼。

  让百姓倍感放松惬意的江景,来自于宜昌壮士断腕的整治。市民回忆,以前岸边都是货运码头,灰尘大、路又堵。

  宜昌累计拆除取缔216个沿江码头、134家采砂场,全域生态复绿5.27万亩,修复长江岸线97.6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建设25公里滨江绿色生态廊道。今年5月28日,宜昌8公里长的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建成开放。

  “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曾经,令人心痛的结论,揭开母亲河难言的“疮疤”。

  治好“长江病”,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目光深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湖北扼守长江中游,坐拥长江干线最长径流里程,境内千湖璀璨、湿地纵横,被称作“长江之腰”。面对保护长江的历史责任、国家使命,湖北重任在肩、义无反顾——

  在湖北省委第十一次、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生态大省的政治责任,始终从“国之大者”的高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关于新时代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加快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目标。

  在沿江省市中,湖北率先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配套编制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产业绿色发展、绿色宜居城镇建设、文化建设等5部专项规划,构建了“1+5+N”的规划体系,从源头上立起生态优先的“规矩”。

  全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施策,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协调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在全国率先出台《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决定》,为“依法治江”提供法治保障;“十四五”初,湖北接续启动长江保护十大战役“升级版”,全面部署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全省水环境持续改善。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殷殷嘱托,湖北以最高层级、最强决心、最大力度、最严举措守护好长江“母亲河”——

  面对长江湖北段岸线长、流域广、基础差、任务重的实际,全省上下坚持“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推进,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减排、增容”两手发力,推进工业、生活、农业、航运污染“四源齐控”,实现了长江生态的转折性变化。

  来自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长江干流湖北段Ⅱ类水质占比,从2012年的33.3%上升至2017年的50%、2019年的100%;如今,湖北长江干流全线已连续3年稳定在Ⅱ类水质。

  提升“水气土”

  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斩获全国优秀

  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指数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斧头湖,水域面积126平方公里,涉及咸宁、武汉两市。曾经,因围湖成垸、拦网养殖等原因,斧头湖在“十三五”期间水质不达标,其中磷是水质重点污染因子。

  依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咸宁驻点组,咸宁开展重点湖泊总磷超标专题研究,将总磷纳入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范围;投入近15亿元,实施斧头湖生态保护带等一批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退垸还湿(湖)工程。

  武汉市江夏区从岸上治污、湖面扩容等方面着手,在斧头湖周边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投入8850万元推进畜禽禁养区退养;建设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拆除斧头湖水域围网、拦网和网箱,还湖于自然。

  几年间,斧头湖水质不断改善。2020年,斧头湖咸宁水域水质从Ⅳ类提升为Ⅲ类;2021年,主要污染因子总磷稳定在Ⅲ类,其他主要指标平均浓度均达到Ⅱ类水质。斧头湖江夏水域水质,从2017年的Ⅳ类逐年提升,2018年至2021年达到Ⅲ类。今年上半年,斧头湖水质均值为Ⅱ类,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

  如今漫步湖边,水清岸绿,众多野鸟栖息,斧头湖再次焕发勃勃生机。

  2013年,退役军人陈世清走上了大气污染防治岗位。彼时,露天焚烧秸秆,让荆州古城一度沦为“雾都”。

  指挥、调度、巡查、督导、灭火……成为陈世清的日常工作。9年来,他跑遍了荆州100个乡镇、2500多个村,跑烂了5双运动鞋,跑坏了4辆巡查车,暗访督导路程近13万公里。

  在实践中,陈世清探索出了湖北首个秸秆禁烧工作经验,并推动全国首个秸秆禁烧地方性法规——《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出台,为全国秸秆禁烧治理提供了样板。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成效,荆州环境空气质量从全省倒数第一,到改善幅度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第二。近日,荆州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陈世清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陈世清的奋斗之旅,正印证着荆楚大地“幸福蓝”的回归之路。据统计,湖北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71.4%一路提升至2021年的86.7%。

  围绕大力净土,湖北全面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省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清单基本建立,506宗地块纳入全国污染地块管理系统;以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湖北加强风险管控。

  同时,湖北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716个建制村完成农村环境整治任务;着力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完成黄石、武汉、宜昌等6个试点地区污染企业地下水调查监测工作。黄石市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储备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021年,全省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新的成效:17个重点城市中10个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PM2.5浓度累计均值为3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7%;全省1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3.7%;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在90%以上。

  2020年、2021年,湖北连续两年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绿意新荆楚

  节能降碳为子孙留下“绿色银行”

  长江大保护半寸不让,绿色发展一分不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武昌区中北路旁,33层的中碳登大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崭新的大厦即将启用。这里是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系统结算功能平台——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碳登”)的“主场”,也是湖北精心为后代打造的“绿色银行”。

  “中碳登”,被誉为“碳资产大脑”,未来将入驻该大厦办公,成为湖北首个全国性、具有金融属性的功能平台,将吸引资金、技术和绿色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聚集。

  湖北的“碳资产大脑”来之不易,这是全省“十年磨一剑”的成果。回望2010年,湖北提出“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次年,湖北入列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多年来,湖北建立了成熟的市场体系,累计交易量和成交总额保持全国前列,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湖北经验”。

  去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开市,设在湖北的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高速运转,全力保障全球最大碳市场稳定运行。同时,湖北碳市场体系日趋完善,64%的企业实现碳排放总量或强度下降。

  近年来,湖北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方面,围绕“加新、控煤、稳油、增气”,全省去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比约16.8%,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成效显著;另一方面,湖北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产业“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8:50.3:36.9调整为2021年的9.3:37.9:52.8,产业结构趋近合理。

  为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湖北实施钢铁、水泥、煤炭、平板玻璃、电解铝等五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应退尽退。全省所有单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火电燃煤机组,已基本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实施工业炉窑整治项目800余个,淘汰低效燃煤小锅炉4500多台。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