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夷陵区
共同缔造水环境 水到渠成润民心 百里荒战天斗地“打水仗”
中新网湖北
2022年10月14日 14:42
2022年10月14日 14:4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10月14日电  百里荒是典型的岩溶地区,长期干旱、缺水,石漠化严重,生态脆弱。近年来,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战天斗地“打水仗”,共同缔造“水环境”,实现了“与水共舞”,生态宜居、产业兴旺。

  无水的百里荒

  百里荒位于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与远安县、当阳市接壤,面积42平方公里,距宜昌城区45公里。是距宜昌城区最近、海拔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1100m,最高海拔1300m。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山地、丘陵、峡谷等多种地貌。长拱形山岗由北向南绵延,山巅地形浑圆起伏、视野开阔,草场分布其间,间或分布少量小石林和华山松林。

  百里荒是典型的岩溶地区,地下溶洞发育,土层稀薄,土壤贫瘠,水源缺乏,资源匮乏,植被贫乏,“百里”是范围,“荒”是景象。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百里荒经历过“地上开荒、地下挖煤”时期,规模比较大的是百里荒、大天坑、大石沟等国营煤矿,主要是人工开采。也经历过原住民世代过度放牧时期。很长时期,人们对这里的评价是“牛羊满山跑,臭气满山飘”。由于缺水和资源匮乏,造成这里无法生产生活孔。居民们纷纷从山上迁徙到山下,从山里挤进城里务工。“荒烟几家聚,瘦野几刀田”变成了“荒山无人踪,瘦野无草影”。“山旮旯儿”“穷山恶水”“荒山野岭”“蛮荒之地”“鸟不拉屎的地方”成了这里的代名词。这里,逐渐没有路、没有人,被人们遗弃。

  荒芜蔓延,希望萌芽。六十年代,当时的宜昌县把犯了错误的人“发配”到百里荒植树造林,形成了后来的“右派林”。“七五”“八五”“九五”期间,经华中农学院专家论证,认为百里荒是内陆不可多得的优质草场。一批老专家挤在百里荒低矮的土坯房内,描绘“牛羊满坡金银满坡”的蓝图。百里荒开展“种草养羊”科学试验,秃山包慢慢变成绿山丘。划区轮牧,呈现“风吹草低见牛羊”场景,吸引了无数人到这里观光旅游。后来,旅游在这里生根发芽。但由于缺水,畜牧、旅游发展异常艰难。于是,治水之战在百里荒打响。

  治水的百里荒

  “天上瓢泼大雨,地下山洪横流,雨停了,水就退了”“上一秒下大雨,下一秒晒死牛”“天穿地漏,春迟夏凉”。当地老人们这样描述百里荒。

  “古时明月今犹在”。不变的是百里荒的多变天气、岩溶地区的渗水速度,变化的是居民对这一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

  缺水时期,百里荒用水全靠“天赐”。居民发现山顶的石门、梅花池、一撮毛三个洼地在雨后能积水,于是进行了人工开挖,用泥巴垫底夯实,形成了面积约200平方米,深约半米的“天河水塘”,下雨积水,无雨干裂。居民饮用水全靠收集雨水。家家户户会选一个相对低矮的地方,修建一口“天河水窖”,用于收集雨水,沉淀后烧开作为生活用水。地理位置稍好点的居民,在自家屋后的山上找水源,埋塑料管引水到家。如果遇到持续干旱,全部靠村里送水救急。

  “百里荒原来多少有点水,挖煤后,打乱了地下水系,存不住水了”“煤矿洞出来的水,又黄又臭”“山里有条地下河,涨水的时候,雷轰阵吼,听得见用不着”。老书记这样评价说。后来,在地方政府、水利部门、村委会、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开展百里荒“找水行动”“治水攻坚”。先是在半山腰寻找饮用水源,开山凿石,挖沟修渠,修建小型蓄水池、过滤池,架设抽水泵站和供水管网;对煤矿洞口进行封堵;修建农田灌溉堰塘和沟渠。通过实施农村安全饮水计划,百里荒村民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安全饮水,终结了村民“靠天赐水”的时代,但依然面临极端干旱天气缺水的考验。不能挖煤、不搞养殖,村民们只能依靠传统种植维持生计,农闲时外出务工挣钱补贴家用。

  百里荒“高山草原”经过一段时期的保育保护,万亩荒山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迎来了旅游时代。天蓝、地绿、空气清新,但唯独不见水的清影。2010年,电影《山楂树之恋》在百里荒取景拍摄,电影公映后,引起轰动,百里荒一夜间成为“纯美爱情圣地”,引来无数“山楂迷”。当时的百里荒,一路、一屋、一树,设施极简,游人络绎。部分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很快摆脱了贫困。百里荒旅游之路由此更加坚定。但游人怨声载道,主要是缺水、缺乏接待能力。百里荒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堪忧。

  2013年是百里荒历史性转折点。以钟安荣为代表的“拓荒者”决定开发百里荒,投资搞旅游。没有仪式、没有宣传,他们在地方政府、文旅部门的支持下,毅然接手这片荒山。秉持“生态优先、农旅融合”的理念,对百里荒未来发展重新规划,提出“三年创4A”的目标。“要致富,先修路”“要发展,先治水”。百里荒唯一的出路是发展旅游,旅游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修路治水。

  治水之路曲折而又艰难。1300米的半高山,漏水的石灰岩,局部石漠化加剧,700多米的水源落差,水源的稀少,42平方公里的面积,30多万人/年的游客量……这些问题,是治水之路的“拦路虎”。系统的治水措施才能“战斗”成功。于是,在水利部门的帮助下,无数水利专家在百里荒翻山越岭,脚步丈量,绞尽脑汁,针对百里荒制定了一系列的治水措施。见效最快的办法是“提水”,在最近的水源地蓄水,通过多级泵站提水上山。水源地必须同时满足“能饮用、距离近、流量大、宜建坝”四个条件。最终在百里荒村布袋淌山沟里找到了一处水源。与百里荒山顶海拔落差有700多米,很多地方是陡峭悬崖,供水管网几乎笔直敷设。水利部门通过科学设计,选择通过修建三级蓄水池、三级泵站、供水管网的方式提水上山。特别是在岩溶地区建库容较大的堰塘,保证能够蓄水不漏水,技术难、建设难、运营难。最后,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部门支持、村民参与共同缔造了百里荒水环境,在百里荒山顶建成3个20000立方米、1个5000立方米的蓄水堰塘和多个高位蓄水池,在半山腰建成了多处水质净化点、1个20000立方米蓄水堰塘、多个蓄水池、净水池和3个大功率抽水泵站、1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总投资近亿元。解决了百里荒半高山居民极端干旱天气缺水的难题,解决了百里荒山顶季节性缺水的难题。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着村民的心田,也浇开了旅游产业之花。

  2016年,百里荒获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湖北省唯一一个水土保持型水利风景区。这得力于百里荒另外一个治水措施——水土保持。主要措施是“五水共治”,即:截水、集水、养水、调水、用水。沿山顺路修建截排水沟,拦截雨水;修建大小不同的堰塘收集雨水;大面积植树、造林、种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通过库库联通,管网链接,实现水资源精准调用;中水利用,对景区内酒店、康养小镇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净化达标后再利用。水文化、水哲学在百里荒水土保持示范园内传播开来,节约用水、水源地保护、水生态文明、水利科普和上善若水哲学思想走进中小学的户外课堂。

  2020年,百里荒地下水——普溪河温泉探取成功,为旅游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1年,龙泉镇滚子冲水库开工;

  2022年百里荒南门提水工程纳入水利专项债券;

  ……

  从此,百里荒从“打水仗”转变到做“水文章”,实现了“与水共舞”。

  活水的百里荒

  面临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极端干旱天气,全国各地缺水严重,百里荒不仅不缺水,山顶上的堰塘碧波荡漾、鱼翔浅底,半山水源处活泉喷涌,水环境生机勃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池活水激起乡村振兴的满园春色……百里荒天蓝、地绿、水清、人兴、业旺的富春山居图徐徐铺展,不仅保住了宜昌百万人水源地、百万亩良田灌溉用水的安全,更是探索出了生态文明的创新实践经验。

  百里荒战天斗地“打水仗”,实现了从无水到活水,是共同缔造的结果,是流域系统治理的体现,更是“两山”理念的具体践行。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百里荒”因为有水,变得更有灵气,变成了“百里旺”。因为拥有一片水,山才灵秀。因为拥有一片水,景才婀娜。因为拥有一片水,心才浪漫。

  近年来,百里荒旅游集团累计投资近10亿元,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湖北省研学旅行基地”“湖北省旅游度假区”,康养产业逐步成型,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助推打造旅游驱动型的乡村振兴样板区,三大产业带动区域内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宜昌市委、市政府规划设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带,提出打造“两区一带”目标。

  未来3年,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建设步伐加快,百里荒旅游集团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实施“1234战略”:

  “1”:瞄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总目标。

  “2”:争取1家旅游企业(百里荒公司)上市、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授牌。

  “3”:做好旅游、康养、农牧3大产业。

  “4”:围绕宜昌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这个省级重点项目,实施4个子项目。

  在2025年建成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湖北省农旅融合示范带。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