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数智江汉
江汉:服务业“千亿城区”扛旗争先 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湖北日报
2022年10月17日 09:33
2022年10月17日 09:33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以M+购物中心为代表的一批购物中心不断丰富武汉购物版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江汉区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迈出坚实步伐,产业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写就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华章。

  十年,再造一个江汉!全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672.6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38.46亿元,年均增长7.90%,实现翻番。

  十年,数个千亿“傍身”!在湖北省各县市区中,江汉区第一个GDP过千亿、第一个服务业增加值过千亿、第一个金融业营业收入过千亿、第一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千亿……

  十年,服务业一再进阶!从跻身全国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到获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再到取得“十二五”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典型区域评估第二名的佳绩。

  各路英才合力奋进、传承创新,汇流成江汉朝宗的“大江大河”。前浪竞流,后浪奔涌,江汉区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积极助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

  主导产业能级功能全面提升

  空间面积最小城区成为“亩产冠军”

江汉区金融业聚集度居湖北首位。
江汉区金融业聚集度居湖北首位。

  发展空间增量小,产业导入难度大;老动能持续衰减,新引擎接续不畅……超大城市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普遍面临空间天花板。

  在江汉区,“吨位决定地位”早已被“亩产论英雄”所取代。这十年,该区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统筹考虑存量、减量、增量,让每一寸土地都“活”起来,真正实现低产变高产、寸土产寸金。

  从汉口开埠的洋行鼎盛,到传统金融机构抢滩落户,再到新金融业态齐头并进,江汉区始终稳坐武汉传统金融强区。

  江汉区打造的“武汉金融城”,7.7平方公里内汇聚了300多家金融机构,包括7家全国金融机构总部、65家省市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金融聚集度全省最高。

  这里汇集了全市税收亿元楼宇半壁江山。江汉区坚持“地有限、心无限”,不断完善、创新楼宇服务,如开设“白领食堂”,打造楼宇理事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发展动能。

  目前,全区商务楼宇(园区)约90栋,纳税亿元以上楼宇达29栋,楼宇税收占全区财政收入60%,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

  这里是传统商贸强区。作为全省首个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过千亿元的城区,坚持聚焦商圈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持续培育打造地标性商圈。

  今年一季度,武汉市新开首店品牌54家,其中一半布局在江汉区。上半年,全区引进特色首店70家,在武汉市最多,消费首位度持续领先。

  这里是人才服务高地。位于江汉区的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今年获批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

  2021年,园区企业服务用人单位数1.45万家次,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45.38万人次,引进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今年上半年,该产业园实现营收70.66亿元,税收1.65亿元,同比增幅均超60%。

  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典型示范为总牵引,江汉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高端商务、人力资源等知识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现代服务业能级持续提升。2021年,全区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95.34%。

  以创新第一动力驱动瘦身健体

  新赛道上跑出高质量

一大批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落户江汉区。
一大批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落户江汉区。

  这十年,江汉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创新的种子,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长。

  2017年底,爱帝集团将位于江汉经济开发区的生产园区搬迁至武汉市新城区,留下的7.2万平方米的老厂房被改造成时尚文创产业园区——红T时尚创意街区。

  而今,厂房岿然不动、锅炉依旧高耸,环绕其间的,却摇身一变为双创孵化器、时尚秀场、产业办公、青年公寓、多功能活动中心等多种新业态与服务。目前街区入驻企业100余家,其中八成为文创类企业。

  这样的“老楼焕新”“产业蝶变”并非个例。9月底,国家级创新孵化器汉口创业中心升级改造后,以国泰汉口科创中心的身份重新开园,已涌入一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经济领域的科创企业,3个月后入驻率有望突破90%。

  对江汉区而言,“腾笼换鸟”是一个长期命题。有限的物理空间驱使江汉区以“精明增长”“品质发展”“紧凑城市”理念坚持集约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动力。

  “上天入地”开拓创新空间。武汉区块链融合创新产业园、优必选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园、微立方二期“近零碳试点园区”正在火热建设,中电科数字经济总部园区、京山轻机5G智慧产业园等一批大体量产业项目纷至沓来,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

  “见缝插针”配置高端要素。2019年,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江汉区第一时间与湖北邮电规划设计公司合作,迅速支持成立华中区块链科技融合创新中心。今年8月29日,工信部正式批复武汉市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明确以江汉区为核心承载区。

  如今的江汉经济开发区,1平方公里范围内,聚集9大创新平台,成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带动江汉区创新转型全面提速。武汉“最强大脑”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武汉首个元宇宙主题产业园武汉中心书城……以“网”“云”“智”“链”“数字内容”为重点,一批科技创新头部企业和功能平台落户该区,全口径数字经济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44.21%。

  打造人民城市样板间

  民生答卷绘就幸福画卷

常青公园内,市民悠闲自在地漫步。
常青公园内,市民悠闲自在地漫步。

  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健康、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生活环境、社会秩序,既是群众的“急难愁盼”,也体现着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十年,江汉区全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聚焦共同富裕,解决急难愁盼,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江汉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7744.39元增加到2021年的62318元,年均增长8.43%以上,快于经济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年均超过2.3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人才“活水”奔流涌动。在江汉区,从“才聚江汉工程”到“江汉英才计划”,从注重创新人才教育到加强国际交流和科研合作,不断丰富人才培养渠道,“扶上马送一程”的暖心举措,进一步帮助青年人才走好干事创业的关键一步。

  城市更新更美更宜居。2018年起,江汉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截至目前,10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工,惠及1224栋、近7万户居民。

  夹在林立高楼中的新华街登月小区,是江汉区“红色物业”老旧小区首批改造试点,又被纳入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范围,如今已从众人嫌的“老破小”变成“高大上”的宜居地。

  探索老旧小区改造“三分改,七分管”路径。江汉区落地了全国首个“街区+社区”老旧小区长效运营模式,由江汉城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全区99个老旧小区打包提供专业物业服务,包括公共设施维修、公共区域绿化保洁、防控巡查等。

  抬头见景,出门进园。大大小小的公园星罗棋布,共同绘就“生态江汉”。高楼大厦间散落着菱角湖公园、西北湖绿化广场、常青公园、王家墩公园、后襄河公园等7个综合公园;常青路高架下的复兴体育公园,居民下楼就能打篮球;新华路、江汉路两条“花漾街区”是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补齐短板,筑牢安全底线。江汉区在武汉市率先建成以协和医院为中心、市红十字会医院为枢纽、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的“1+1+12”紧密型医联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老有所养,幼有所长。江汉区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财政投入,有力保障民生事业优质均衡发展,获评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江汉区社会福利院荣获全国首批五星级评定。基础教育学位较2012年增长38.6%,超五成适龄儿童就读公办幼儿园。

  新时代的十年,江汉区始终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成为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的生动实践。

  策划:武汉市江汉区委宣传部

  撰文:吴汉 朱素芳 谭先锦 聂颖颖

  供图:江轩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