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增9家国家级“小巨人” 200余家企业将竞逐 “尖子生”“领头雁”
湖北日报讯 (记者汪洋、通讯员李连忠、熊晓斌)2022年初,咸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咸宁今年新增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数量排名全省第六。截至目前,该市共有省级专精特新和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5家,形成梯度培育态势。
新上榜的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分别是:咸宁海威复合材料制品有限公司、咸宁南玻节能玻璃有限公司、湖北三环汽车方向机有限公司、湖北三六重工有限公司、湖北华宁防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亚细亚陶瓷有限公司、湖北玉立砂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通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三赢兴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在实体经济中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支持的“尖子生”和“领头雁”。
近年来,咸宁持续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打造了一批在细分领域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9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6家。
咸宁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企业评审较严格,今年竞争尤其激烈,进入该序列的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均为优质企业,“获评专精特新,意味着进入了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重点关注的视野,只要有需求,大多能获得真金白银支持!”
咸宁南玻光电建有一条设计产能150吨/天的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解决了我国在电子玻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领域,入选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今年获得首笔208万元中央财政专精特新奖补资金。
通城县梯度培育了1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今年全县发放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450多万元,其中,玉立砂带、三赢兴光电等专精特新企业年度奖励资金和科技创新资金逾千万元。
赤壁天瑞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今年跻身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赤壁市农商行主动上门量身定制融资方案,综合授信1500万元,解决困扰其发展的资金问题。今年以来,咸宁持续开展特色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专精特新科技信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截至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授信额度42.4亿元,贷款余额约27亿元。
湖北神龙防腐保温材料有限公司2020年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专精特新这块金字招牌,让我们在与客户的谈判中大大提升了话语权!”总裁周立华自豪地说,近两年企业发展重心回归国内,省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70%。
下一步,咸宁将继续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强化要素保障,鼓励引导创投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小巨人”企业支持力度,形成接续有力、相互支撑的企业梯队,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