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9日电 (皮亚捷)近年来,长阳农业农村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绿色农业发展理念,以退化耕地、绿色种养、化肥减量增效、科技创新等四大措施,积极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长江大保护。
![]() |
长阳地处鄂西南,高山蔬菜发展起步于1986年。目前全县蔬菜基地面积3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50万亩,年产量150万吨,种植业产值27亿元,占据了全省30%、全国10%的市场份额。由于蔬菜种植利润相对较高,菜农在坡耕地大面积种植包菜、萝卜等单一蔬菜,长期连作,造成了耕地退化、地力下降问题。
初冬,正是长阳火烧坪乡土壤休耕的季节。
“我们不仅大幅减少化肥使用,还要让土地在冬季喘口气。”长阳农业农村局局长覃德双说。
2015年,长阳县委、县政府果断“踩刹车”,控制蔬菜种植规模,实施产业提质工程。高标准编制农业“十三五”规划并建立项目策划储备库,以火烧坪乡为主的10万亩高山蔬菜产区纳入土壤酸化治理项目。
“通过一系列措施,土壤酸化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全县耕地PH值由6.2提升至6.38。”该县农业绿色发展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黄学顺介绍。
火烧坪乡溜沙口村村民刘宗淼说,2016年起,他在县耕肥站建议下采用萝卜田亩施调节剂30kg、亩增施有机肥80kg,当年亩增产560公斤,增比10.9%,亩增收520元。
“过去家家户户都发愁的猪粪,转眼就成了高品质有机肥。”在长阳大堰乡边家坪村,村民王文彪边给油菜田施肥边说:“我们的田地保水保肥较差,就缺农家肥,现在通过田间储粪罐,变粪为肥料,解决了一大愁事。”
长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年生猪饲养量110万头,家禽76.54万羽,年畜禽养殖粪污资源约110.7万吨。
巨大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压力。如何变废为宝,做好循环农业这篇文章,长阳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为依托,坚持因地制宜、主体领衔、市场运作、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山区特色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之路。
“通过绿色种养循环,不仅让肥料存储方便,而且存储罐还可以用来储水,用于抗旱,认可度很高,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处,所以村民对绿色种养循环积极性很高。”边家坪村村支书李政全说。
“全县每年378.47万吨畜禽养殖粪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可年产10万吨有机肥,按照每吨500元价格测算,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实现利润800万元。”该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植敏介绍,通过绿色种养循环,全县年节约化肥用量2000吨,年节约种植成本约600万元,实现节本增效1400万元。
2022年,长阳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工作要求,长阳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以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为核心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采用“精、调、改、替”技术路径,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技术手段、以耕地质量保护为目的,推进全县化肥减量增效,减少化肥面源污染。
“我们结合生产实际,长阳有机肥替代化肥采取的主要技术模式为配方肥+有机肥、配方肥+土壤调理剂+有机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自然生草+绿肥、有机肥+机械深施、果-沼-畜等。”黄学顺介绍,长阳因地制宜,年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面积16万亩、推广绿肥种植面积5万亩,减少了化肥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
“一开始,确实有顾虑。”火烧坪村村民向道军说,我们担心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后,农产品产量上不去,而且使用成本开始的投入比单纯使用化肥农药高。但是现在少用化肥,产品质量更高,口碑更好,价钱也卖得更好。
此外,长阳近年紧紧抓住项目机遇,致力于科技创新,为全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赋予科技创新动能,取得了积极成效。获得专利16项,其中《废菜有氧发酵制备有机肥的盘式造粒机》、《田间粪水储存装置》及《秸秆肥料的田间临时堆沤装置》等发明在推广应用中得到广大农业市场主体和农户的欢迎,总应用面积累计50万亩次以上。
“这些专利在高山蔬菜废尾菜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和粪肥粪水科学还田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稳步提升高山蔬菜基地退化耕地治理效果和深入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提供了技术和科技支撑。”该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张植敏说,这将有力地促进全县农业生态建设,对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保护清江流域青山绿水注入创新动力。(完)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