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荆楚各地
宜昌市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与环境质量改善
三峡日报
2023年02月21日 15:14
2023年02月21日 15:14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让天更蓝、水更净、气更清,城市更宜居。

  近年来,我市扛牢长江大保护政治责任,以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加快推进长江大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向绿转型 揽获金字招牌

  不负春日好时光。

  宜都化工园内,“热气腾腾”。各大企业都开足了马力,赶订单、忙生产,干劲满满。

  虽然化工企业占大头,但2022年,宜都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达324天。

  把节能“双控”指数纳入党政主要负责人目标考核内容;对智能制造装备、高端新材料等49类“清洁”项目优先供地;对火力发电、磷化工等高耗能企业实行在线监测……宜都化工园跻身全国第五批绿色园区,宜都2021年万元GDP能耗比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前下降了13%。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市踩满油门,以加速度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积极推进“双碳”战略。我市鼓励企业加大工业化利用磷石膏投资力度,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80%;有序开展排污权交易活动,先后组织79家排污单位参与30批次排污权交易活动,交易金额达1433.33万元。

  统筹流域发展和安全。我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门槛,被生态环境部表彰为全国“三线一单”工作表现突出集体;顺利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并通过全国推进会推广“宜昌经验”。

  持续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我市获评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获得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是我市启动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后,获得的首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以绿铺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稳步提升。

  精准治污 创下历史最佳

  全年减排氮氧化物2084吨、挥发性有机物2222吨,化学需氧量2512吨、氨氮166吨……

  2021年以来,我市共争取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6亿元,支持26个项目44家企业开展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数额居全省第一。

  奋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我市还落实“4+1”工作机制,凝聚防控合力;“帮扶+执法”强化源头管控;“土办法+高科技”推进秸秆禁烧;“大数据+超前预警”腾出环境容量;“企环共商+应急响应”积极应对污染,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改善幅度全省第二,创历史最佳。

  保持攻坚力度、延伸攻坚深度、拓展攻坚广度,我市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护碧水,我市完成1800个长江、清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宜昌做法”在全国推介;实施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让沙河恢复了“碧水蓝天融一色”……2022年,16个国控断面优良率100%,全省2021年度市(州)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结果为“优秀”。

  守净土,我市完成64家化工企业关停搬迁遗留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入并网调试阶段。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同时,长江保护修复也在持续发力。

  建设“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全力打造“宜昌示范”;推进国家“无废城市”试点,建成一批“无废细胞”;修复矿山生态,完成生态保护修复任务23.48万亩……

  一江清水奔流,两岸绿树婆娑,满城花香弥漫……长江岸线又美出新高度。

  最新统计显示:长江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江豚也增加到了4 个家族23头。

  体系创新 步伐全国领先

  秸秆堆存时,就能提前预警,实现防患于“未燃”。

  2022年12月投入使用的市秸秆禁烧智能监控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识别、热成像探测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焚烧火点、烟雾、人物行为、秸秆堆等特征图像的自动识别、AI智能预警、预警信息自动推送、处置信息及时反馈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启用两个多月来,平台共预警13156次,发现的火点黑斑等焚烧隐患均按时限要求处置反馈,秸秆露天禁烧得到有效遏制。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我市启动生态环境“一张网、一平台、一张图”建设。

  目前,全市范围内已布设约400个地下水监测井,对垃圾填埋场、化学品生产企业、矿山开采区等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头进行实时监控。宜昌三峡库区湿地与森林综合观测站、碳排放监测等工作也已经启动。

  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过程中,我市还扩大“朋友圈”,推动宜荆荆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襄荆荆宜”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域联防联控。

  2月2日,我市牵头颁布了《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联合荆州、 荆门、恩施和神农架,在全国率先探索跨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也是我省首部区域协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规性文件。

  无独有偶。去年底,我市联合恩施出台《长江(恩施-宜昌段)和清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方案》,构建起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区域预警的流域保护监管机制。该创新还被水利部评为全国2022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首。“宜昌市创新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改革”被命名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项目”。(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通讯员 何坤)

【编辑:丁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