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老书记的致富经和为民情
中新网湖北
2023年03月07日 10:26
2023年03月07日 10:26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3月7日电 (颜爱丽 屈康丽 陈蕾)3月3日夜,在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十八湾村,老书记陈维刚与该区青干班学员围坐炉边,一边烤火,一边讲述着十八湾村的往事,让学员接受一场特殊的精神洗礼。

  二十世纪90年代的十八湾村,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加上遍地黄沙,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农民收成不好,大家都穷得叮当响。

  为了让村民摘掉穷帽子,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维刚经过四处考察,决定发展天麻产业。种植天麻,技术是关键。为了留下技术员,陈维刚供吃供住,还让家人帮其洗衣打扫卫生,最终诚心打动了技术员。

  种天麻这种从未有过的事,村里谁都不敢尝试。陈维刚说服家人,拿出一亩两分地,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5个技术员在他家里,一住就是好几年,最终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天麻在这里种植成功。

  尽管技术有了,也有人“尝了鲜”,试种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最初村民心里始终直打鼓,种天麻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陈维刚提议,村组干部带头,村干部一家试种100来平方米,各组组长种50个平方米,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我负责技术,你们只管出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最初的小块“实验田”,到一家几分田、一亩地,再到家家户户抢着种天麻,陈维刚不仅管种还管销。在他的带领下,眼看着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村民的好日子来了,大家都乐开了花。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天麻发展成为下堡坪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全乡天麻种植面积达135万平方米,辖区近八成的农户从事天麻种植及相关产业,形成了从“育种、种植、加工、销售”的天麻全产业链,下堡坪乡更是被中国菌物学会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天麻之乡”,小小天麻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疙瘩”。

  如今的十八湾村,除了天麻特色种植优势,乡村旅游更是如火如荼,迅速在武汉和宜昌周边火爆出圈。原来,十八湾村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村内有戈场水库、三斤半林场等优质生态资源,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大力改善,这里成为避暑康养的不二之选。

  随着十八湾生态旅游的开发,陈维刚和老伴儿也不甘落后,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民宿。因为地处十八湾生态旅游的核心位置,加上独特的土坯房,极具时代感的墙画展示,使得民宿生意一直不错。陈维刚介绍,客人主要来自宜昌周边,“客人经常是周五上来,星期天再下山”,还有部分是从武汉过来,一住就是一两个月,一年收入十来万。

  尽管已是古稀之年,但陈维刚始终心系村民,村里有要求,他有求必应;哪家有难事,他跑前跑后,甘当热心人。正是因为他的担当、热情和质朴,村里上上下下见了他,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老书记”。

  “你们年轻,只有你们懂得多,思路够开阔,地方才发展得好,农民才有出路。”耐心讲完村的发展史,陈维刚语重心长地说。走进深山,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学员们才真切感受到“四同”教育的真正初衷,恪守为民初心,真正为人民谋幸福,方能答好百姓题,结好民生账。(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