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5月13日电 (武一力 李蔚红 孙田凯)全国党委政法委系统“新时代政法楷模”表彰大会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委政法委员会被授予“新时代政法楷模集体”称号。
![]()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里描绘的西塞山,风光秀丽,意境如诗。近日,记者来此探访看到,如今的西塞山,安居乐业,生活如诗。
事实上,西塞山区是一个资源枯竭型老工矿城区,一批大中型企业改制重组,平安稳定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近年来,西塞山区委政法委持续推进平安西塞山、法治西塞山和善治西塞山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夏浴湖距长江不足2公里,被誉为西塞山区的“母亲湖”。今年59岁的风波港村村民黄三国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附近村民及一些外来老板看中这里城郊地理优势,在夏浴湖周边纷纷建起模具钢冶炼和锻造的小工厂,“母亲湖”遭到污染变得臭气熏天。
水质变差,问题在水里,根源还是在岸上。2021 年 7月,为彻底解决夏浴湖周边“散乱污”问题,西塞山区启动对夏浴湖周边34家违法模具钢企业整治工作。区委政法委牵头,从区矛调中心、政法单位选调精干力量组成调处专班,通过14天日夜奋斗不懈努力,34家违法模具钢企业全部实现搬迁拆除。
截至目前,西塞山区已完成夏浴湖53.73亩湖域面积恢复,清淤19.5万立方米,铺设污水管网约7.4 公里,清运渣土和生活垃圾8万余立方米,修建2848 米环湖步道,种植景观桃树约1700株。
西塞山区委政法委始终把矛盾调解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工作。
以综治中心为平台,开展咨询接待、矛盾化解、网格管理工作。建立走访排查、定期研判等六项机制,采取依法化案、民调解案等措施,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近3年来,辖区先后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46个,涉及居民6.3万户,占全区住户的70%,均未发生涉稳事件。
牧羊湖小区是一个典型的杂居型老旧小区,小区面积约5.9万平方米,常住居民19栋1047 户,房屋均为六七十年代老企业的福利房和房改房,因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物业缺失等问题周边各类矛盾纠纷较多,社会治理难度较大。
改造前,社区干部、社区民警、人民调解员等多次入户走访,根据居民需求设计改造方案并公示反馈。改造中,邀请律师参与论证8场,开展居民法治宣讲12场,发放旧改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800余张,强化法治宣传、引导。区委政法委牵头,社区干部、政法干部、城管上下联动,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将小区违建全部拆除,且无一起因拆违引发的投诉。改造完成后,小区整体环境显著提升、安全隐患得以消除、治安防控更有保障、社会治安明显好转,法治成效逐渐显现。
如今的西塞山区,网格化服务全覆盖,社情民意全收集;矛盾纠纷全化解,信访积案全包保;风险排查全落实,安全隐患全销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居湖北省第一方阵。
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打造了系列亮点特色。“左邻右里”社区居民议事协商模式在全市推广,“一缕阳光”社会心理服务、未成年人关爱“晨鹭”工作室等经验做法走向全国,诉前调解的某借款合同纠纷案入选最高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典型案例,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典型案例写入最高检工作报告。
“左邻右里”引导居民自治。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依托社区网格员和楼栋长,建立了“左邻右里”协商议事中心,实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民事民约“六民工作法”,“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如汇聚民心民意让“菜地”变“公园”,社区主干道如何建居民说了算。近年来,建立一批“邻里议事中心”,解决群众身边民生事,议出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效果。
“一缕阳光”照亮心理服务。“一缕阳光”心理服务中心,是由区委政法委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心理服务体系。现如今,全区建成了“一缕阳光”心理服务中心、工作室41个,拥有专业服务团队5支50 人。心理服务未成年人关爱“晨鹭”工作室走向全国,少年家事“圆桌审判+心理干预”审判模式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合规改革”促企浴火重生。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估和执法、司法、行业监管联手的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力防企业因案陷入困境。如西塞山工业园区一民营企业涉违规经营,办案中促其合规整改,使经营步入正轨,该企业当年新增投资上亿元,带动就业上百人。(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