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小龙虾从这里直接装车发往武汉、天门等地,根本不愁销路!”6月26日,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邹友华介绍道,短短几年时间,下洋村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000余亩,小龙虾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
“三夏”时节的下洋村“稻虾共作”基地内,远处白鹭齐飞,近处田垄规整,入目一片翠绿,微风拂过,水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村民们穿着防水工作服穿梭其间,将沉在水里的虾笼一个个提起,一只只活蹦乱跳、鲜亮诱人的小龙虾被一股脑倒进提前准备好的筐中,沉甸甸、红亮亮的,满载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税务局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下洋村两委,引导村民发展小龙虾养殖,通过流转农户土地等方式划定500亩土地成立农村合作社,积极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工作队争取资金12万元,整修1.5公里通往小龙虾养殖基地的乡间小路,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为帮助养殖户解决技术难题,工作队专门邀请专家传授小龙虾最新养殖技术,现场指导养殖户改进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稻虾连作”模式,下洋村的小龙虾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逐渐形成了以苗种繁育、规模养殖、成虾销售为一体的产业格局。
今年进入6月旺季以来,每天凌晨4点,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何集办事处下洋村的小龙虾集中收购点已是人声鼎沸,搬箱、摆货、忙进、忙出,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目前,全村小龙虾日收购量有1万余公斤,按照每公斤20元的价格计算,日均收入达20万元,等到7月份小龙虾收获后,村民们就会种上晚稻,又是一笔收入!”区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邹友华介绍道。
小龙虾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让养殖户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也给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增收渠道。进入旺季以来,到小龙虾集中收购点的分拣、搬运、清扫、运输等岗位打工成为许多居民的选择。“六月份正是小龙虾收购旺季,我们一家子都在合作社做工,每人每天能挣150块钱咧!”提起这事儿,区局帮扶脱贫户赵冬亮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了解,赵冬亮一家6口人都在合作社务工,全家去年一年的收入有18万余元。在下洋村,像赵冬亮家这种情况的不在少数。
产业扶持不遗余力,贴心服务无处不在。“人家要我开具增值税发票,正是农忙时候,我根本抽不开身,这可咋办呐!”因代开发票的事,赵冬亮急得直挠头,急忙找到区局驻村工作点寻求帮助。“别着急,您可以手机登录楚税通app,点击代开发票,像这样根据提示按步骤操作,几分钟就完成了。”面对焦急的村民,税务干部赶忙上前耐心解答,同时对个人所得税和城乡居民医保新政进行了宣传。
“未来,我们还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再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把乡村旅游业也带动起来,到时来下水捉虾、观鸟垂钓,体验乡间野趣的人一定很多。在税务部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下洋村一定会越来越美好!”村支部书记谢明星充满信心地说道。
“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重点持续发力,为下洋村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税动力’。”屈家岭管理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罗奎表示。(陈舒曼)
![]() |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