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5日电 (宫晓梦 毛庆 唐东军)8月3日至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召开。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规划》,紧密围绕挖掘弘扬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长江文化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长江文化和旅游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长江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等7个方面重难点问题展开研讨,组织政、产、学、研等各方深入交流。
长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琳代表本次研讨会主办方致开幕辞,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雷鸣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共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分别致辞。会议宣读了长江文化促进会聘任刘玉珠、韩永进、陈红,刘玉堂、贺云翱、杨华、王列生、方勤、王玉德、王丰、杨玉英、刘士林、陈进、樊志宏、张学标、黎朝斌、张薇、傅才武、郝国胜等19名特聘专家的决定。
王琳说,长江文化作为长江流域的文化纽带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动诠释,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有利于联结沿江11省市协同发展,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的志气、骨气、底气,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作为全国首个以弘扬长江文化为宗旨的国家一级社团,长江文化促进会将努力打造长江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平台、长江文化学术研究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长江文化产品培育展示推广平台、长江文化+产业合作共享平台,积极培育品牌影响力、行业公信力、成果转化力,助力长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
雷鸣山说,长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集团因三峡工程而生、在长江流域发展壮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长江梯级电站的建设是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伟大壮举,特别是在新时代我们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对长江文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在铸造大国重器中保护长江文化的连续性,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开展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文物抢救保护行动,投入19亿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00余项,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专题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并积极推进三峡工程、金沙江巨型水电站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举办“百年奋斗路 世纪三峡情”国企开放日、“三峡娃娃行”主题研学等活动。
他表示,三峡集团将与各方共同打造长江文化研究高地,围绕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研究课题,深入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长江文化促进会提升品牌影响力、行业公信力和成果转化力。
刘玉珠在致辞中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自1990年成立以来,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文保公益项目,与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伟大事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2021年,文物局与长江文化促进会的发起单位三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共同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普查、共同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等合作,并与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建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支持长江流域水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了“1+1>2”的合作关系。面对新时期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新形势、新要求,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将与三峡集团及长江文化促进会进一步达成共识,加快推进已有合作协议的同时,充分发挥双方行业优势,在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江文化国际传播、长江流域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长江经济带文旅融合等领域积极拓展,寻求和洽谈更多元广阔的深度合作。
与会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其他业内人员参加了讨论,部分代表发表了主旨演讲。会议对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形成了重要共识:
一要针对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学调查研究、形成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推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落实落细。
二要把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建立健全系统保护、协同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三要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展示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聚焦长江题材,讲好长江故事,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姿多彩、怡养情怀的精神食粮,用长江文化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四要坚持统筹兼顾、系统施策、特色发展,注重文化、旅游发展与价值引领、惠民育民、城乡建设、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等融合互促。以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为契机,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汇聚各方工作合力,推动长江文化和旅游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错位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和现实创造力。(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