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湖北要闻
厚植科普沃土 放飞科学梦想——写在首届东湖论坛开幕之际
湖北日报
2023年10月19日 09:52
2023年10月19日 09:52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丘剑山

  世界顶尖专家学者、国际型企业和国际组织代表等共论科普科创,400多项科普成果、创新成就集中亮相……10月20日至22日,湖北武汉将迎来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融合互动的高水平论坛——东湖论坛。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工作,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科技强国夯实根基。

  科教优势是湖北最大的优势,是湖北决胜未来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五次考察湖北,为湖北的发展指明方向、擘画蓝图。

  牢记嘱托、踔厉奋发、深悟笃行,真抓实干。现今,湖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由全国第10位提高到第8位,居中部第1,进入全国科技创新水平的“第一方阵”;湖北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0.95%,居中部第1。

  播撒科普种子 筑牢创新根基

  荆楚大地,钟灵毓秀。

  这里,有75位院士,132所高校,19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全国重要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这里,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在光电子信息、遥感测绘、生命科学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这里,建有脉冲强磁场、精密重力测量等6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家国家实验室、2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8家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通过科技部批复。围绕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存储器等领域,布局建设10家湖北实验室。湖北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区域布局中重要一极。

  厚植科学土壤,夯实创新之基。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新时代全省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积极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双翼齐飞”。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带领科普团队来到黄冈英山金铺中学开展科普讲座,开创了“院士走进大别山,农村来了科学家”的先河。陈孝平等7名在汉院士,联名发起科普倡议书,呼吁广大科技、科普工作者积极投身到科普传播事业。

  “江城科普快车”“东湖科普绿道”等科普特色品牌不断擦亮,“五个一”科普工程持续实施,“荆楚科普大讲堂”广受欢迎,大型科普剧《浮出水面》全省巡演,湖北省科技馆成为科普“网红打卡地”....。.

  科技活动周、科普讲解大赛等重点活动示范效应显著,连续四年组织举办“科学家红毯秀”让科学家精神不断彰显,生动活泼的科普元素持续融入城市地铁、城镇公园、市民广场、自然湿地等公共场所。

  构建科普新生态,释放科技创新澎湃动能。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开放58家科技馆;配备科普专兼职人员超过10万人,全国排名第四;成功创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52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六;命名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74家,科技成果和科技设施科普化成效显著,成功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高水平科普研究成果和作品。

  打造科创高地 奏响荆楚强音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海试,“天和”升空,“天问”奔火,“羲和”探日……闪耀湖北元素的中国科技,足迹遍布星辰大海。

  “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6Tb/s硅光互连芯片”入选信息通信十大科技进展;30kW级激光加工头、新一代智能型数控系统等一批重大成果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湖北国家级高新区数量达到12家、居全国第4;今年上半年,全省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6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427家,同比增长7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919.86亿元,同比增长20.02%;高新技术企业注册申报数达8170家,同比增长46.4%。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已逐渐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22年4月,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获国家批复,赋予湖北、武汉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支持在武汉创办“东湖论坛”是国家相关部委提出的支持举措之一。2023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明确将举办国家级“东湖论坛”列入年度工作报告,着力打造在全国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化科普论坛,打造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互动的品牌活动,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服务国家经济社会科技事业发展大局。

  奋进新征程,拼出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当下,湖北正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为关键抓手,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目标,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全面提速,“一核一轴三带多组团”布局初见雏形,正在加紧构筑全球前沿科技重要策源地;

  加快推动襄阳、宜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荆门、黄石入选新一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省国家创新型城市增至5家,枝江、赤壁等4个县(市)新入选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国家创新型县(市)总数达7家;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10家湖北实验室实体化运行,高标准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建设高端生物医学成像等一批重大设施。

  打造先行区的荆楚大地,正紧盯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湖北、创新的中国正生机勃勃!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