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29日电 石首城区建设快速发展,石首市绣林街道车落岗已由原来的蔬菜大队变成了城区“芯”,但与此同时,这里还有村组建制,形成了“城区中的村庄”。建设拆迁争执,楼盘市民与散居村民纠纷,邻里之间为“寸土寸金”之争等矛盾时有发生。自公安机关“两队一室”改革以来,石首市公安局绣林派出所车落岗社区警务室将“派出所主防”细化为“社区主防”,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以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为目标,通过内整合力、外借民力,不断壮大社区警务团队力量,进而有效降警情、控发案、除隐患,社区矛盾调处率达到98%以上,警情数较去年同比下降53%,管事率、见警率、满意率同步提升。
![]() |
党建引领,内外结合”增警力
绣林派出所在“两队一室”改革中,进一步优化社区警力配置,从内部挖潜力,不仅让社区民辅警专职化,还将12个社区警务室,按每三个社区警务室为单位形式,民辅警集中作战,成立有三辆警用电动车、三警三辅的社区警务小分队,并将小分队前置在社区值守,开展日常社区警务工作。再将每一个小分队与一个打击办案队再次融合,从而打造了案件有人办、事情有人管的协作警务模式,实现了从单兵作战到兵团作战的转变,提升了警务效能。
绣林派出所还争取绣林办事处党工委支持,以街道党工委发文的方式明确社区民警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确保社区民辅警更好发挥“10号球员”作用,拉动社区两委班子、村组长、网格员参与到平安治理工作中去,并通过他们在日常走访和社区工作中挖掘194名守护在群众身边的“一户三长”和四支流动在群众周围的志愿服务队,让他们成为车落岗社区警务团队的重要力量,成为平安社区建设的新“警力”,通过“警务+网格”“警务+一户三长+志愿服务队”的联动模式,实现社区警务团队效能最大化。
多元调解,确保“矛盾不上交”
车落岗社区警务室民辅警积极推进“民辅警、社区连点干部、网格员、一户三长”等进居民小区微信群、朋友圈,通过网上巡查、网下走访,全面摸排、发现、收集矛盾线索。简单的邻里小纠纷、家庭小纠纷等由网格员、一户三长进行初调;初调无法解决的,填写《车落岗社区平安治理单》,进行接单、研单、派单的模式,组织社区民辅警、治保主任、网格员、一户三长、社区连点干部、驻社区律师等进行集体调处;集体调处仍然不能化解的纠纷,积极向街道平安办、职能部门以文字材料形式推送,由平安办组织司法所、职能部门、民辅警、社区书记等进行大调解,并将《车落岗社区平安治理单》挂图作战,跟踪调处情况,实现纠纷调处的闭环,确保“小纠纷不出网格,大纠纷不出社区,纠纷不引发警情”。今年以来车落岗社区共摸排矛盾纠纷123起,由一户三长、网格员调处的矛盾纠纷占比95.9&,社区民辅警参与并建档的矛盾纠纷5起,仅占4.1%。
主动靠前,保证“服务不缺位”
车落岗社区民辅警常态化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一户三长等力量开展全覆盖、无死角大走访,组建了居民小区微信群35个,门店群1个、单位联防群1,做到了辖区每一户、每一个门店都有代表在微信群内,并将民辅警、社区连点干部、网格员、一户三长作为群管理员,主动公示自己的电话号码,由他们在群内、朋友圈内收集群众表达的小诉求、反映的小隐患、提出的小建议等,第一时间答疑解惑、处置,不能及时处置并且存在风险隐患的,通过《车落岗社区平安治理单》进行研判流转,定人定责定时解决,积极推出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还通过微信开展微宣传、微服务活动,确保辖区群众有期盼、社区有回应。车落岗社区警务室还借力雷锋驿站、网格啄木鸟驿站、刘克香工作室、义工联合会四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志愿性、主动性、影响性,通过流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送温暖,为广大群众零距离排忧解难。居住在建塑厂小区的楼栋长黄爹,多年如一日发挥自己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的巡查、积极热情的联系、苦口婆心的宣讲等措施,近5年来,作为“三无小区”的建塑厂小区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案事件,没有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
全民参与,实现“平安不出事”
车落岗社区警务室深入落实“技防+人防+心防”措施,通过实地勘查,在主要巷道口、人员聚集地、重点人员住房周边安装视频监控25个,并将监控接入社区综治中心,在重大节日、高级别勤务期间,不间断对开展视频巡查,发动门店长安装室外监控36个,形成“社区监控+门店监控+治安监控”全覆盖的监控体系;充分发挥一户三长、四支志愿服务队的巡查员、守护员、宣传员、治安员、情报员作用,通过全覆盖的情报收集、治安巡防、隐患排查、宣传防范,提升了社区群众的防范意识、隐患意识、参与意识,依靠群众主动发现一批线索、消除一批隐患、化解一批矛盾、管控一批重点人。通过发动群众参与平安治理工作,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呈现出“群防群治、人人参与”的治理趋势。(完)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