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月17日电 1月15日,“英雄城市新征程”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第12场新洲区专场在新洲区委会议中心举行。报告会以“建设航运航天现代产业新城 打造生态文化宜居宜业新区”为主题。新洲区委副书记、区长舒基元以《传承千年文脉 建设问天高地 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题作主报告。
四大文化赋予新洲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新洲有4000年文化史,周朝时属邾国。新洲区的问津书院,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全省唯一的孔子遗迹。苏轼、朱熹、王阳明等曾在问津书院讲学,留下大量墨宝和佳话。
“重修三元宫功德碑印证了三店街的历史演变过程,记载着新洲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报告会上,武汉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李森林通过视频首次讲述了新洲文化新发现,“重修三元宫功德碑”是清光绪十八年重建三店三元宫的纪事碑。李森林实地走访三店街的大街小巷,发现古龙丘就在今天的新洲区三店街,宋代文豪苏东坡曾游历于此,“河东狮吼”即发源于新洲三店,出自苏东坡访陈季常时调侃他所作的一首诗。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恢复高考后,新洲孕育出耕读传家的教育奇迹,高考升学万人比居全省第一,新洲一中闻名荆楚。崇文重教的新洲还走出了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俄罗斯外籍院士童杏林等一大批名家。
“问津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耕读文化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传承创新、融合发展,赋予新洲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舒基元说。
生态颜值展现经济价值吸引游客1400万人次
近年来,新洲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舒基元介绍,新洲涨渡湖入选全国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凤凰镇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紫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国家储备林等国字头项目先后落地新洲,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50个,水环境质量、空气质量指数和优良率稳居全市前列。
“2023年,新洲全年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以上,实现收入15亿元,打造了生态颜值向经济价值转变的‘新洲样板’。”舒基元说。
服务国家战略 新洲成大国重器承载地
2016年8月,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航天科工集团落子新洲,新洲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承载地。新洲区以航运航天两大国家战略为引领,走新路、创新业、开新局。“新洲产”卫星下线,“新洲号”火箭升空,新洲航天产业腾空而起,航运产业也欣欣向荣。
舒基元用一组数字列举了新洲产业发展成就:以4年投资近200亿元的“航天速度”,“种”出中国星谷,建成火箭、卫星、磁电、行云四大产业园,实现了星、箭、云和航天材料齐聚的格局,具备年产20到50枚火箭、240颗小卫星能力,8平方公里产城融合示范区也已建设成型。
“我们是注册于新洲区、定位于卫星和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的中国航天国家队。”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利说。
“我们在太空中有3颗卫星,每天经过新洲区上空4至6次。”杜利介绍,在过去的6年间,公司在新洲区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完成行云卫星科技园一期,研制10颗“行云卫星”,3次发射“行云卫星”,4颗卫星成功升入太空;建成国内第一家集卫星“测、运、管、服”一体化的卫星测运控中心;构建完整产品体系,卫星物联网应用业务覆盖16个省区市。
自2022年12月开始,行云公司依托卫星数据应用平台,在新洲区的城市治理、水利湖泊、国土规划、园林林业、农业农村等5个重点行业,实施了6个卫星数据应用试点示范应用项目,提供了覆盖性全、及时性好、精准度高、综合成本低的卫星数据应用服务。杜利介绍,行云公司正在实施转型发展战略,奋力构建“1+2+4+N+2”发展新格局,为新洲区奋力打造中国航天第三极贡献力量。
除了航天产业,位于新洲区的阳逻港铁水联运建成投运,多式联运开港通车,港区一二三期完成整合,实现“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集装箱年吞吐量近200万标箱,进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阳逻港进出口货物总量占全省65%,集装箱运输量占全省80%。
另一项大国重器的落户加持,为新洲国家战略承载地增加了一枚重重的砝码。
“落户新洲,扎根双柳新家园,我们踏上了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党委工作部部长李建操在报告会说。
武昌船舶重工集团长期以来承担着强军胜战的神圣使命,是隶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的船舶总装企业,现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军工军贸和大型现代化综合性造船企业之一、国家重要的海洋工程配套装备研制生产基地、国际先进的桥梁和重型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科教大省、中部重镇,武昌造船拥有科技、人才、区位、产业链等综合性优势;落户新洲,我们拥有更好的深水资源和产线布置空间。”李建操介绍,自搬迁双柳以来,武昌造船形成了防务、船海、应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李建操表示,未来武昌造船将瞄准“一带一路”“气化长江”“电化长江”、新能源、绿色船舶等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机遇,聚焦“四位一体”发展优势,立足新洲,全力完成好各项装备建造任务,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码头岸线资源,省市重大战略的加持,让龙口站上了新洲‘换道超车’的风口,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也在这里加速崛起。”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经发粮食物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沫说。
余沫介绍,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项目紧扣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国家“六纵五横”物流大通道等国家规划,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提升区域粮食冷链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助推湖北、武汉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国家战略是项目最高的使命,服务城市民生是项目最暖的初心,服务新洲发展是项目最真的行动。”余沫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实现“买全国、卖全国,通国际、畅全球”,进一步筑牢粮食冷链安全保障网,守护城市“菜篮子”供应。
能人返乡创业 带动农民致富乡村振兴
近年来,“千万工程”在新洲落地开花,在兴乡人才的示范带动下,“龙丘瓜蒌”“旧街白茶”等特色产业形成规模,闯出名堂。
武汉中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蔡若薇将瓜蒌引进到新洲种植已有7个年头。 蔡若薇介绍,瓜蒌虽小,全身都是宝,具有极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在她的带领下,瓜蒌也成为村民眼中的“金瓜”和“致富瓜”。瓜蒌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三店瓜蒌产业的发展给附近农户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每年可带动周边近1000名村民就近就业。“如今公司年均产值稳定在50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58户贫困户脱贫,成为巩固脱贫攻坚的生动示范。”蔡若薇说,截至2023年底,三店街连片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同时带动周边街镇,整个新洲区的瓜蒌种植面积已超万亩。
旧街大雾山茶叶基地的一垄垄茶树整齐排列,依山起伏,昔日荒山“摇身一变”成为生机盎然的茶园,更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靠山”。武汉大雾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全波介绍,旧街地处山区,土壤多砂石,不宜种植粮棉油等农作物,却有利于种茶,旧街也因此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
“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胡全波介绍,目前,合作社吸收种茶农2000多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茶园5000亩,合作社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茶农人均年增收2600元。
目前,在新洲旧街已有8家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近20家大小合作社,种茶面积近2万亩,茶产业产值逾2亿元,带动1.2万名农民家门口就业。旧街已经拥有“旧街白茶”“刀楼寨白茶”“城楼寨茶”3件地理标志商标。(完)
![]() |
【编辑: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