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崛起宜昌
凌晨4点,宜昌开通“专车”,为了这群人
三峡日报
2024年05月30日 09:17
2024年05月30日 09:17 来源:三峡日报
分享到:

  5月23日凌晨4点,晨光熹微,城市还在沉睡。在点军区艾家镇刘家河村,62岁的赵春秀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将红薯叶、豆角、韭菜等摘干净,一捆一捆仔细绑好,再小心地码到菜篮里。一把把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是她这一天的希望。

  5时03分,一切准备就绪。一根扁担,两个菜篮,这是赵春秀当天的家当。为了赶早,她要步行约十分钟赶到刘家村二组:“早上是我们菜农的‘专车’,可大家还是习惯提前去候着。”

  同一时间,在点军公交停保场,赵春秀说的“专车”——B513路公交车也准时发车。

  从谭家河社区站开往王家河站,B513路公交车是谭家河及艾家片区过江的唯一直达公交线路,也是当地菜农们进城卖菜最实惠的交通工具。为此,宜昌公交集团将该线路的首班车发车时间从6点改到5点30分,打造“菜农专车”。

  发车时间早了,司机上班时间也随之提前。4点从家里出发,4点40分到公交中心,5点半之前到始发站,6点半前过江,这是驾驶员王云一大早的安排。

  5时30分,赵春秀顺利到达刘家村二组站台。清晨的天空一片朦胧,候车处已站满菜农,有人挑着扁担,有人背着背篓,有人提着菜筐。热情的赵春秀招呼着大家将物品放在路边:“别挡着路了,等下司机不好停车。”

  5时49分,一束灯光照亮马路,人群热闹起来。“车来了,大家赶紧收拾东西!”“您莫慌,先把扁担取了”……车一停稳,大家纷纷奔向车门。

  王云也赶紧上前帮忙,将菜筐、菜篮等接上车,再根据蔬菜的品种一一摆放:“土豆可以放下面,叶子菜不能压就放上面,尽量放整齐,给后面几站的乘客留点位置。”

  知晓每一棵蔬菜背后的汗水,菜农们也能体谅彼此的不易。“争取都坐上来,不然想赶早市,可能就要打出租车过江,成本太高了。”赵春秀算了一笔账:花40块钱打车,如果只卖黄瓜、青椒等蔬菜,一天只能勉强保本。

  车厢里,大家递的递,抬的抬,想方设法腾位置。“这个篮子里是粽叶,可以摞起!”“这一筐枇杷莫压了,不然卖不到好价钱!”

  眼看着还是挤不下,2名坐着的乘客站了起来:“把这两个框子放座位上,还可以上来2个人。”

  人心齐,力量大。一番腾挪之后,车厢里空出了一片小小的空间。看着候车的菜农全都上车,王云松了一口气,瞅了瞅窗外,确认四下再无赶车的人,这才启动车辆。

  朝阳冉冉升起,车辆一路前行,每个站点都有菜农等候。很快,小小的车厢就被菜篮、菜筐挤得满满当当。停车的间隙,王云只能待在驾驶座上,透过后视镜观察车厢里的情况,不时大声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乘客越来越多,各个站点的停车时间也被拉长。“在城区30秒停车时间足够,可这趟车人多货多,我们多等一下,尽量让大家都能坐上车。”王云解释道。

  6时43分,阳光已有些耀眼。经过近一个小时车程,“专车”进入市区,在王家河站迎来下车高峰,可下车也并不容易。“我的枇杷呢?帮忙递一哈儿!”“这个装青椒的篓子是哪个的,下不下?”“这个框子帮忙抬起来”……车上、车下接力,大家先将篮子、框子等传出去,挪出空位再走人,最终顺利下车。

  “时间正好,希望今天能卖个好价钱。”挑着菜篮子,赵春秀很快汇入人群,准备去寻找合适的摊位。

  送走最后一名乘客,王云也赶紧拿出笤帚、拖把,开始打扫车厢。稍作休整,他将迎接出行早高峰的到来。

小小车厢

连接城乡,方便菜农

也承载城市烟火

宜昌公交集团已将

B119路、B215路、B513路等

11条线路每日首班时间提前

让其成为点军菜农的“专属公交”

方便实惠的“专车”

支撑了菜农们的生活

也续写了大爱宜昌的点滴温情

 


【编辑:丁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