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4日电 江岸区岳飞街1号,百年法式风情的老建筑换上“新装”,即将挂牌“惟楚荟”。这是江岸区与武创院联合建设的高端科技人才交流和科创产业赋能平台。近年来,江岸区与武创院深化合作,着力打造“一平台一基金一园区”,设立科创基金,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和软件信息为主要产业投向,联合高校院所,逐步落地研发创新中心,集聚更多资源要素推进科技创新。
把最好的空间给创新创业创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老街区在保留历史风韵的同时实现产业跃迁,这样鲜活的案例遍布江岸。
2023年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黎黄陂路历史文化街区,汇聚了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等近20所高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百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在黎黄陂路数字文化人才创新基地抱团发展。
位于大智路核心地带的原武汉市无线电厂,已变身国家双创集聚示范园区典范——大智无界·空中小镇。小镇入驻国内头部MCN机构星驿动、创意设计融合体意味飞行等企业60余家,文化创意和数字经济类企业占比达78%,是城市中心名副其实的“双创小镇”。
有着119年历史的平和打包厂旧址,如今承载超百家文创企业,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逐步形成多形态文化产业及数字创意产业、人才聚集新高地,成为江岸区“老房子+双创”的典型代表。
随着老街区创新基因不断被激活,2023年江岸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番,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增长20%。古今交错的建筑中,创意“硅巷”正成为江岸的活力新引擎。
作为武汉市的“首善之区”,江岸区历来“寸土寸金”。但“把最宝贵的空间留给企业”,始终是江岸区的共识。
今年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揭牌,这是三峡集团依托长江生态环境工程研究中心自主建设的首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作为未来生态环保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该工程研究中心位于江岸区的环三峡集团生态环保产业集聚区。在这片区域内,江岸区以三峡集团及其子公司为中心,着力打造形成以生态环保总部、碳金融、生态环保设计工程、环境咨询等业态为主的产业集群。
作为产业集聚区的“圆心”,三峡集团总部大楼所在地,紧邻长江二桥和江滩公园,曾是江岸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为了给链主企业“腾挪”发展空间,江岸区委区政府以最快速度完成“搬家”。
眼下,江岸区正加速布局“7+2+N”服务业集聚区。根据不同集聚区的产业“调性”,江岸区为其一一匹配最适合发展的“黄金地段”,依托沿江区位、文化、产业优势,江岸区打造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集聚区,不断招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在此集聚,产生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外溢效应。
“这里交通便捷、配套完备,街头巷尾的优秀历史建筑,总能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武汉所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工作制服供应链及SaaS技术服务商,入驻位于打造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集聚区的铂仕汇国际广场一年来,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邹薇:
“新”,展现的是发展境界、开放气度;“老”,蕴含的是时光沉淀、岁月芳华。江岸区“玩转”老房子,让这些承载厚重记忆的凝固的艺术,与现代化、市场化的发展思维相契合,与国际化大都市跳动的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隔空携手,碰撞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
武汉是长江中游率先跨入“两万亿GDP俱乐部”的超大城市和经济重镇,当下,新工业革命时代已经来临,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定制化、个性化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进步正在催生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超大城市的发展要用好市场思维,盘活城市宝贵的资产资源,尤其是地处传统中心城区的老地标、老建筑。武汉三镇隽永典雅的老房子们,传承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正在被城市的青春风暴、创新乐章唤醒,在生生不息的创新创业大潮中焕发新的生机。(完)
【编辑:裴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