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襄阳市年度工作目标为粮食产量稳定在95亿斤左右,实现小麦单产提升3%以上,实现种植环节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5%以上;引进5个投资过亿元项目,实现粮食产业链招商引资过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襄阳大米”区域公共品牌的推介宣传,积极融入省域优质稻米公用品牌“江汉大米”。
“我们将从夯实粮食生产基础、紧盯项目建设、聚焦龙头企业和做强‘襄阳大米’品牌四个方面入手,助推粮食产业链成势见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在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上,一是扩面积,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在引丹、三道河、熊河三大灌区和汉江沿岸等水稻主产区域,建设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50万亩,在鄂北岗地巩固建设以优质中强筋小麦为主、以特色专用小麦为辅的小麦生产基地300万亩;二是强科技,引进和培育适合襄阳的优质专用水稻、小麦新品种3至5个,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三是提单产,落实全市8个部级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工作任务,集成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强化统防统治、防灾减灾、机收减损和“一喷三防”,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紧盯项目建设上,狠抓招商引资。一是加强仓储烘干设施建设,推进中储粮襄阳直属库50万吨建仓项目落地,合理布局粮食就地烘干收储站,解决“仓门灾”问题;二是以全国性农产品交易储备加工中心建设为契机,推进粮食加工园区建设,在襄州、枣阳、宜城等粮食主产区打造1至2个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区域粮食产业园区;三是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围绕优质中强筋小麦、酿酒小麦、优质稻米等特色产业,谋划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瑞安食品等龙头企业招引方案,为粮食产业链精准招商奠定基础。
在聚焦龙头企业上,开展产业培优行动。一是加大省级龙头企业申报力度,加快引进一批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各地要积极推荐申报1至2家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培育壮大链主企业、核心企业,重点支持发展粮食加工链主企业,争取各地发展和培育产值5亿元至10亿元的链主企业;三是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业,以盼盼食品、卧龙锅巴等粮食精深加工企业为引领,进一步延长粮食产业链条,实现粮食加工产品系列化、规模化;四是用足用好惠企政策,重点发挥农发行、农行支农惠农优势,为本土粮食企业提供更多发展资金,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主动为企业争取优惠政策,用好华中农业大学襄阳书院校地合作优势,强化人才支持,强化“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着力为企业解决发展难点问题。
在做强“襄阳大米”品牌上,推进双品牌战略。一是依托我市农产品全品类领军品牌“襄飘天下”品牌矩阵,重点打造“襄阳大米”公共品牌,实施“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市级品牌+县级品牌”双品牌战略;二是制定完善“襄阳大米”公用品牌系列标准和品牌使用规范,积极融入省域优质稻米公用品牌“江汉大米”;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重点推介“丰庆源”“三杰”“赛亚”“华茂”“卧龙锅巴”等粮食企业品牌,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评选“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和“中国好粮油”“荆楚好粮油”产品,积极鼓励和组织企业参加农博会、中国农交会等农业产业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媒体记者周红南 通讯员王朝晖)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