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湖北咸安官埠桥镇:一张蓝图绘到底 和美乡村入画来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6月27日 16:52
2024年06月27日 16:52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6月27日电 (饶敏 吴文谨 沈希 张练)岁月如梭,似淦河碧波,奔流不息。当时间跨越10年,奋斗的官埠故事,汇成了涌动的时代大潮。

  今年4月,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再度蝉联全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十强乡镇”,其综合目标考评,更是连续十二年被咸安区评为优秀等次。

  “我们的制胜法宝,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干到底。”官埠桥镇党委书记张文彬说,不论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官埠桥镇作为对接武汉的桥头堡、转型发展的增长极、融合发展的试验区、公园城市的先行区、幸福家园的示范区的目标追求从未改变。

  一张“规划图”,绣出十年风景

  沿桂乡大道向北,驶入桂乡东路复行2公里,眼前豁然开朗。

  桂乡大道、官埠大道、银湖大道,架起集镇的骨骼;一横一纵的发展路、政通路,组成集镇的血脉;色彩格调一致、前后整齐划一的鄂南民居风格建筑,充实着产城一体的肌理。

  城与乡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置身其中,仿佛看到了比照中心城区建设的高标准,又仿佛看到了小城镇特有的精致婉约。

  官埠桥镇纪委书记沈强,从2010年起便在此工作,彼时他眼中的官埠,是一条逼仄、破落的东旭街。

  “那时候镇上几乎没有商业主体,常住人口不足1000人,每当太阳西垂,街上就很难看到人了,连吃个晚饭都不方便。”沈强回忆。

  2014年,官埠桥镇依托梓山湖片区市级规划,编制张公片区控制性详规,为这片4.02平方公里区域发展定下标准,涵盖产业布局、路网规划、房屋层高及立面风格等等。

  自此,该镇连续几届党委政府坚定地沿着这套标准推动集镇建设,并衍生出一套摒弃政府“大包大揽”,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的新模式。

  “你看这整齐划一的房屋,都是老百姓在我们的指导下自建,房屋周边公共区域的建设,则是群众出一半、政府奖补一半。”沈强介绍:“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验收、统一奖补,这样的模式,在2019年掀起了高潮。”

  “共建”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为政府节省下一半的资金,还调动起群众参与度,大家自发遵循同一套建设标准,自发爱惜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人行道、路沿石、停车位……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力量。

  如今,新修的张公大道沿线建设、东旭老街的升级改造,还在沿用着这套标准与模式,顺利推进。

  这些年,各级先后在该镇范围内投入数十亿元用于道路、管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充实的“血脉”和“肌理”,推动着城镇与产业“双集中”。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市场主体进驻、商业气息活跃,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餐饮夜市,浓浓烟火气,一直辐射到周边多个乡镇、街道,仅张公集镇吸引的常住人口,就超过了10000人,是十年前的十倍。

  一群“合伙人”,迸发蓬勃生机

  “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天,我要讲的点滴管理,是安全生产……”张公工业园必晟纸业的车间内,公司老板周斌化身抖音主播,朝着全体员工声情并茂地讲授他原创的“点滴管理”课。

  周斌是贺胜桥镇人,早年间干过外企管理,在热敏纸行业颇有知名度。2014年,他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在官埠桥镇投资1200万元,成立必晟纸业。

  十年下来,周斌在官埠桥镇的投资已累计超过4000万元,企业营业额也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增长。去年,必晟纸业正式入规。

  “政府既把我们当成‘座上宾’,更把我们当成‘合伙人’,向新而行、以质致远,是我们的共识。”周斌介绍,除开技改投资,当“网络主播”,也是他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积极对外拓展市场的新尝试。

  从2018年起,严格控规的官埠桥镇不再新批工业用地,工业要发展,就只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以“亩产论英雄”。

  鄂南新华印刷厂,同样是官埠桥镇的“合伙人”,2015年时,该企业年营业收入尚不足1500万元。而到了去年,在厂房面积“纹丝不动”的前提下,该企业营业收入已达亿元以上,利税年均增长100万元。

  传统印刷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背后必然是技术上的重大提升。就拿近三年来说,该企业用在设备上的技改投资就已超过5000万元,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在2022年至2023年,先后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有限的空间,更能够激发向上的生长,就好像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都是‘金子’。”官埠桥镇镇长余乐介绍,截至目前,全镇20家工业企业中,规上工业企业占18家,包括8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

  去年,官埠桥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91亿元、工业产值28.4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均位列全区乡镇之首。

 

 

  一股“挺膺劲” 愿景变成实景

  “门票收入3万余元,算上二消,周末能有7万元进账。”又一个周末过去,官埠桥镇石子岭村奇趣森林亲子乐园内,企业负责人何明星正拿着手机算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现在发展势头很好!”

  奇趣森林亲子乐园是官埠桥镇围绕际华滑雪馆,以“村企共建”方式引进的娱乐配套项目之一,总投资80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萌宠乐园、无动力设施、露营基地等。

  项目于今年年初开工,仅用五个月,就将这片沉寂闲置的土地,变成了集观光、休闲与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热门地标。

  “政府有专班,但凡能办的事项,他们全都包办了。企业当天注册、当天拿证。”何明星说,各类要素保障充分到位,是项目高效推进的关键。

  盯着项目干、围着项目转,高效服务项目建成落地,是官埠的“老传统”。

  这些年,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大洲湖湿地公园先后在官埠建成,成为市民周末热门打卡地。

  际华园室内滑雪场历经7年长跑,在北部空间竖起“新地标”,填补了咸宁市冰雪运动的空白,吸引八方来客,成为一张靓丽的文旅名片。一张张“施工图”,正在变成“实景图”。

  该镇原林业站站长刘建华,过去10年先后参与30余个项目协调服务,出色完成了近万亩的土地供应保障工作。

  “搞项目服务,没有公式和模板。”刘建华说,只有用接地气的土话和老百姓打交道,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湖汊,才能准确找到发展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多赢。

  “在官埠,我们人人肩上都有项目担子,人人身上都有协调任务,各个项目都有服务专班。”张文彬说。

  自《咸宁官埠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以来,官埠大地上,共投入约30亿元支持征地、拆迁、还建等工作;吸引了近50个省市区重点项目落户生根,投资近100亿元。(完)


【编辑:裴春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