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湖北省对外发布了20项湖北实验室标志性成果,湖北隆中实验室2项成果入选;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月26日,湖北省科技大会在武汉举行,襄阳共有8个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 |
今年上半年以来,襄阳市科技创新捷报频传。一大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培育的创新成果,正在为襄阳市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源源不断的澎湃力量。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也讨不来。近年来,襄阳市提出,要通过高新技术培育、人才引进、金融服务、成果转化、税费减免等配套政策措施,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
为加快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襄阳市制定出台《襄阳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实施细则(试行)》,围绕产业创新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和重大装备,集中资源有针对性持续开展攻关突破,加快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转化应用。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分为三类,A类(国内空白技术)每个支持500万元、B类(国内跟踪技术)每个支持300万元、C类(高端创新技术和对全市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每个支持100万元。
经过同行评议、项目答辩、实地核查的三轮评审,最终有11个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获批立项,共计获得2100万元资金支持。其中,“商业航天用固体动力燃料的连续化制备系统”项目获评A类(即国内空白技术),获得500万元资金支持。
该项目建成后,可为湖北省商业航天领域提供足额、高质量、性能稳定的航天固体动力燃料。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技术可移植到锂电材料、石墨烯材料、光学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超硬材料等诸多新材料高效制备领域,通过技术转化,预计2027年将在襄阳累计孵化出20亿元相关产业,其中复合材料和含能材料(含商业航天用固体推进剂)产值可达10亿元、新能源汽车气体发生器产值可达6.5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可达3.5亿元。(全媒体记者 杨洋 通讯员 蔡丹燕)
【编辑: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