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新网湖北 > 社会新闻
襄阳市襄州区抗灾救援纪实
中新网湖北
2024年08月02日 17:25
2024年08月02日 17:25 来源:中新网湖北
分享到:

  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日电 (朱大海 张凌)不久前,襄州区遭遇大风、强降雨天气,全区大范围遭遇大暴雨到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为286.6mm。暴雨倾盆,积水肆虐,襄州区各地均面临不同程度的洪涝威胁,形势严峻。紧要关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冲锋在前,奔赴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一线,与风雨搏击,与险情赛跑,全力守护人民平安,守护山河安澜。

  抢险如战,与时间竞速

  7月15日,因汉江小清河上游强降雨和湖库泄洪,光彩大市场段发生长达150余米的漫堤,河水迅猛倒灌,商户与居民身陷困境,生命财产面临重大威胁。

  区委、区政府迅速指挥调度,区防办及时发布防汛三级应急响应,调集多部门到一线组织处置、封堵。金华街道党员干部、民兵、商户、居民等各方力量迅速集结,投入抢险。

  瓢泼大雨中,大家有条不紊地进行抢险作业。有的搬运沙袋,有的填堵漏洞,还有的为抢险队伍提供后勤支持。“没见过水涨得这么快,水位越来越高,这边堵住了,那边又漫了。”商户廖志强带着爱人和儿子加入“保卫”大军。

  41台抽水设备、3辆大型机械、2万包沙袋、360余人……终于在7月16日凌晨1时,完成漫堤加高工程,排除了险情,守护了人民群众安宁。

  7月18日下午3时,接到紧急通知,受河南持续强降雨影响,唐河遭遇1975年8月以来最大洪水,本轮洪峰将于19日凌晨3时左右进入襄阳,程河、朱集、双沟三镇告急,形势刻不容缓。

  连夜调度、紧急研判、上传下达、转移群众,从区到镇、村,那一夜,多少人彻夜未眠。

  朱集镇1200余名干部群众奔赴一线,支援唐河沿岸村组,实行24小时巡堤除险值班制度,分工分组轮班巡堤,全面清除杂草灌木等障碍物,及时发现、处理堤防隐患,同时加高堤坝。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抗洪战役中,双沟、朱集、程河三镇迅速组织镇村党员干部,打着手电、敲门入户,连夜紧急转移堤内、低洼地、河流弯道、河滩地等可能受淹村庄群众4281人,实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临时家园,安心暖心

  受灾群众的生活安置让区委、区政府最为牵挂。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治疗,是每个集中安置点的基本条件。

  朱集镇第三小学作为临时安置点,腾出16间宿舍,水电齐全,除提供一日三餐等日常生活需求外,还配备有医护、志愿者等人员,确保转移群众生活无忧。

  同样,在双沟镇的襄州区二中,原本静谧的寝室楼变成了受灾群众的临时家园,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干净的床铺和崭新的被子。转移在这里的村民们或围坐乘凉,或拍摄环境与亲朋好友报平安,或在教室利用多媒体设备收看影视剧。

  为了确保每位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区减灾办第一时间设置安置点,组织协调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及时调拨救灾物资;志愿者们对每一位入住者的信息进行仔细登记,并耐心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具体需求,让群众在灾难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大灾大考,他们用行动作答

  双沟镇刘大湾、肖庄、周李庄三个村庄因河水内灌而成为“孤岛”,村民被困,形势十分严峻。双沟镇党委书记张君华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联合消防、公安等支援队伍及时转移群众,在洪峰到来之前,成功将1200余名被困人员平安转移至安置点,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此时,张君华已在“孤岛”工作了两天两夜,已经记不清在河水里浸泡了多少个小时,但她仍坚守一线,时刻牵挂着受灾群众,让每一个受灾群众都得到妥善安置。

  如果说程河镇是襄州区抗击洪峰的第一条战线,那么埠口村就是这条战线的第一道战壕。埠口村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守护堤防,连夜作战,保证堤防安全,让群众免受损失。

  在巡堤时,鄢富清被有毒昆虫咬伤,但却脚伤不下火线,带头坚持值班值守、巡堤查险三天三夜,直到洪水消退。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在襄州区抗洪一线上演了很多。广大党员干部扎进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夜以继日,不顾休息,甚至不顾危险,为襄州平安度汛奉献了积极力量。(完)

【编辑:刘莉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