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8月26日电 (周胤伍 梁政)为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襄阳市公安交管部门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聚焦“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统筹抓好源头治理、一线打防、交管服务等各项工作,全力守护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据统计,6月至7月,襄阳市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21.1%,群众道路出行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 |
源头治理 让风险防范更有力
襄阳市公安交管部门坚持问题导向,以影响夏季交通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为切入点,对近年来夏季交通伤亡事故进行复盘剖析,研发应用卡口智能识别、执法领域隐患排查、事故高隐患路段预警处置等大数据模型16个,科学部署、动态调整路面勤务,落实恶劣天气“降速、控距、亮尾”和分流疏导等举措,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和道路拥堵。
襄阳市交管部门向“智慧警务”借力,对中心城区近500个交通路口进行5G+车联网智能化改造,让传统的“车看灯”通行转变为“灯看车”通行,路口红绿灯由车流感应自动调控,让城市交通管理驶上了“智慧路”。
通过信息化、网格化、精细化源头治理和系统防范,进一步增强了路面警情处置的精准性、实效性,警情主动发现率提升了26.3%,接处警平均时间缩短了17.5%。
集中亮剑 让群众出行更安全
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襄阳市公安交管部门着力整治“飙车炸街”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全力净化道路交通环境。交警、治安、刑警等多警种依托市县两级侦查中心合成作战机制,在充分收集案件线索、深入研判重点路段交通违法数据的基础上,于每日21时至次日2时,采取“视频侦+警车巡+设点查”的方式不间断查控,发现人车集聚、“炸街”苗头,第一时间组织警力拦截查处;对与“飙车炸街”关联的非法改装、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人员全链深挖处理;通过媒体平台向社会发布整治通告,集中曝光典型案例,营造浓厚的查处整治氛围。截至8月15日,襄阳市公安交管部门共查处“飙车炸街”案件20起,非法改装机动车、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3036起,有力震慑了街面显性违法行为。
襄阳市交管部门还大力推动警校共建、警医联动、警民共管、行业自治,压实各方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联合有关部门对交通违法、事故多发的企业源头共管共治,不断提升城市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紧盯“三超一疲劳”、酒后驾驶等具有夏季特点的十余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利用“云哨”“车控网”等平台,指导路面警力精准查缉,形成“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和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梳理九大类37项问题清单,督促逐项销号整改,系统推进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走深走实。
靶向施策 让城市交通更顺畅
不久前,有市民向襄阳市交警支队反映,他们开车从东津方向经过鱼梁洲隧道后,由于道口设有禁止左转指示牌,需要花近20分钟绕行。襄阳市交警支队立即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入调研,推动完成路口改造工程,通过增设中心道路隔离桩、延长掉头线、设置出隧道掉头专用车道等系列“微手术”,缓解周边路段拥堵,降低交通安全风险,使车辆通行更顺畅。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襄阳市交管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根据城市、农村交通安全治理现状进行精细化分区、差异化治理,针对市民反映突出的点位、路段和区域“靶向”施策。
在高新区,襄阳市交管部门依托“道路交通态势监测服务平台”,为襄阳市最大的商圈——万达商圈提供实时交管服务,通过动态指挥调度交通流线,区域化定制疏堵方案,保障商圈日均15万人次出行畅通有序。在谷城县,襄阳市交管部门联合多部门组成综合整治专班,系统根治高铁谷城北站及周边乱行乱停、喊客拉客、违规经营等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城市形象的顽疾问题。
为精准护航不同群体交通出行,襄阳市交管部门组建了“女警护学队”“保安义巡队”“一盔一带宣讲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防队”等志愿服务队,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城市交通治理中,不断丰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志愿服务队队员在开展文明劝导工作时,通过微笑服务、贴心引导、面对面教育,不仅提升了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守法意识也大幅提高。(完)
【编辑:裴春梅】